点击这里给我发消? width=高级搜索|网站地图|TAG标签RSS订阅[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西安曲江新区田晨日用百货便利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坛资讯 > 文坛资料 >

外国作家介绍2

时间:2023-01-30 22:57来源:未知 作者:田高峰 点击:
外国作家介绍2 君特格拉斯(192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
外国作家介绍2
 
  君特·格拉斯(192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非常岁月》(1963,亦译《狗的年月》),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长篇小说《鲽鱼》(1977)和《母老鼠》(1986)都继续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蜗牛日记》(1972)则为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语言之新颖,想象之丰富,手法之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亚历山大·普希金 (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海因茨·G·孔萨利克
 
  海因茨·G·孔萨利克,是当代德国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海因茨·G.孔萨利克原名海因茨·君特,是德国最著名的通俗小说家,1921年5月28日生于科隆。10岁时开始在练习簿上写长篇小说,把他所听到的有关印第安人生活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想象力。从15岁起,他开始在当地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初露写作才华。17岁时,写出一部戏剧。中学毕业后,他按照父亲的意愿,到慕尼黑学医,三个学期后改学戏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应征入伍,获中尉军衔,被派到苏联当随军记者。战后被关入战俘营,获释后回到家乡科隆。1951年起成为职业作家,1952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沙漠舞女》。195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斯大林格勒的医生》,这部小说通过德国军医弗里茨·伯勒尔尼在苏联一个战俘营里的生活,揭露了战争的罪恶,赞颂了医德和人性,出版后在德国引起轰动。这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大突破,奠定了他在德国文坛的地位。
 
  歌德(1749~1832)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法学博士,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议会会长的女儿。1765年他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次年被任命为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在随后直到1786年这段时期里,他成了魏玛公国的重臣,曾在一段时间里主持公国大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然而随着各方面阻力的增强,加上他对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爱好,他陷入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这导致他在1786年秋不辞而别,化名潜往意大利,直到1788年6月才返回魏玛。
  
  回到魏玛之后,他辞去重要的政治职务,只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此后直到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胯间骨。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他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重新写《浮士德》第一部。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近30年中,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完成了小说《亲和力》(1809),诗集《西东合集》(1819),《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自传性著作《诗与真》(1831),《意大利游记》以及耗尽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第二部(1831)。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年~1900年)
  
  西方现代哲学大师,已译为中文的著作与相关研究达三十多种,影响20世纪哲学发展甚巨。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瞧!这个人》、《上帝之死》等书。
  
  尼采是一个反叛的哲学家。19世纪后,他以“上帝死了”为其标志,强力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主张建立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他的反叛精神,得到青年人的热力追捧。
  
  德国的尼采是西方19世纪末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等惊世之论就出自他的口。“超人的意志”是他为弱小的人类找到的新生存价值,他毕其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因为不能忍受人类的懦弱与中庸,他不得不常年过成离群索居的生活,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疯狂天才。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尼采向我们昭示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创精神,甚至比他的学说本身更重要。如今的世界各种理论风行,偶像崇拜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甚至连邪教都能一呼百应——现代社会的症结,就在于物质生活的发达已使很多人因智性活动的减少或因思想的日益程式化而逐渐失去了个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失去了批判精神和个人的独立精神。在这种状况之下,假如我们读点尼采,或许我们能找回某些失去的东西,少一些精神的奴性。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年~1900年)
  
  西方现代哲学大师,已译为中文的著作与相关研究达三十多种,影响20世纪哲学发展甚巨。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瞧!这个人》、《上帝之死》等书。
  
  尼采是一个反叛的哲学家。19世纪后,他以“上帝死了”为其标志,强力批判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主张建立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他的反叛精神,得到青年人的热力追捧。
  
  德国的尼采是西方19世纪末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等惊世之论就出自他的口。“超人的意志”是他为弱小的人类找到的新生存价值,他毕其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因为不能忍受人类的懦弱与中庸,他不得不常年过成离群索居的生活,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疯狂天才。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尼采向我们昭示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开创精神,甚至比他的学说本身更重要。如今的世界各种理论风行,偶像崇拜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甚至连邪教都能一呼百应——现代社会的症结,就在于物质生活的发达已使很多人因智性活动的减少或因思想的日益程式化而逐渐失去了个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失去了批判精神和个人的独立精神。在这种状况之下,假如我们读点尼采,或许我们能找回某些失去的东西,少一些精神的奴性。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果戈里(1819~1852)
 
  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在彼得堡当过小公务员,薪俸微薄,生活拮据,这使他亲身体验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们的荒淫无耻、贪脏枉法、腐败堕落。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1835年,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给他带来声誉。《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村,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当时现实生活,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尤以《狂人日记》和《外套》最为突出。《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外套》写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乐趣是渴望攒一点钱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刚上身便被人劫走。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后含恨死去。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它改变了当时俄国剧坛上充斥着从法国移植而来的思想浅薄、手法庸俗的闹剧的局面。《钦差大臣》描写纨袴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
  
  1842年果戈里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为了发财致富想出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在N市及其周围地主庄园贱价收购在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渔利。作者通过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通过对地主种种丑恶嘴脸的生动描写。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俄国农奴制已到了气息奄奄的垂死阶段,客观上反映出它必然灭亡的规律,由于思想的局限。果戈里并未指出俄国的出路在哪里,但《死魂灵》以俄国“病态历史”而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在俄国长篇小说中,果戈里是第一人,所以《死魂灵》历来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果戈里后来长期侨居国外,脱离了国内先进文学界,思想发生了逆转,转而保护、赞美农奴制。他企图续写《死魂灵》第二部,终未成功。1852年他在病中将稿件付之一炬,不久辞世。
(责任编辑:田高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