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新区田晨日用百货便利店移动版

主页 > 史料旧闻 > 史料旧闻 >

新四军发展序列及指挥员名单

新四军发展序列及指挥员名单
 
军长 叶挺
 
政委兼副军长 项英
参谋长 张云逸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副主任 邓子恢。
参谋处处长:赖传珠
副官处处长:黄序周
秘书处兼军法处处长:李一氓
军需处处长:叶辅平
军医处处长:沈其震
政治部秘书长:黄诚
组织部部长:邓子恢
敌工部部长:林植夫
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
 
 
第一支队,
 
司令员 陈毅 傅秋涛,
 
副司令员 傅秋涛 罗炳辉,
 
参谋长 胡发坚,
 
政治部主任 刘炎;
 
第1团
 
团长 傅秋涛(兼)、副团长 江渭清,参谋长 王怀生 政治部主任 钟期光  
 
该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
 
第2团
 
团长 张正坤、副团长 刘培善,参谋长 王必成 政治部主任 肖国生  
 
该团由湘赣边[第1营]+粤赣边[第2营]+皖浙赣边[第3营1部]+湘南[第3营1部]红军游击队改编。1940年7月,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第2团。
 
1938年6月初,第1支队由陈毅司令员率领进入苏南。司令部设于前隍村。9月9日,第1支队司令部移至溧阳前马附近的宋巷里。11月1日,第1团奉命调回皖南,第6团(原属第3支队)调来苏南,归第1支队指挥。次年11月7日,第1支队与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第二支队
 
司令员 张鼎丞,周桂生 
 
政委 黄火星  
 
副司令员 谭震林(后粟裕);
 
参谋长 罗忠毅,  
 
政治部主任 王集成;
 
第3团
 
团长 黄火星,副团长 邱金声,参谋长 熊梦辉 政治主任 钟国楚 
 
该团由闽西[第1营][第3营]+闽赣边[第2营]红军游击队编成;
 
第4团(直属军部)
 
团长 卢胜、副团长 周桂生,参谋长 王胜 政治主任 廖海涛
 
该团由闽西[第1营]+闽南[第2营]+浙南[第3营]红军游击队改编。1940年10月,改编为第3旅第9团。
 
1938年7月,第2支队除第4团第1营留皖南军部外,主力进入宁(南京)芜(芜湖)铁路以东,宁杭公路以西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1939年1月,第3团调回皖南。11月,第4团第1营北渡长江,进入扬州地区。11月7日,第2支队与第1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第三支队
 
司令员 张云逸兼任,张正坤 
 
政委 胡荣 
 
副司令员 谭震林,
 
参谋长 赵凌波 孙仲德 
 
政治部主任 胡荣;
 
第5团团长 饶守坤、孙仲德  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 桂逢洲  政治主任 刘文学 该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
 
第6团团长叶飞、副团长 吴焜,参谋长 黄元庆 政治主任 阮英平 该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1938.11.1归第1支队建制)
 
第四支队司令员 高敬亭, 副司令员 周骏鸣 杜平。参谋长 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 萧望东 戴季英。
 
第7团团长 杨克志,何耀榜、政委兼副团长 曹玉福  参谋长 林英坚  政治主任 胡继亭 该团由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改编;
 
第8团团长 周骏鸣,政委 林凯  参谋长 赵启明  政治主任 徐祥亨  该团由鄂豫边游击队改编;
 
第9团团长 顾士多,政委 高志荣 参谋长 唐少田 政治主任 郑重  该团由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改编;
 
手枪团团长 詹化雨,政委 汪少川   该团由鄂豫皖边红军游击队
 
 
新第四支队
 
由原第四支队第7/9团改编;
 
司令员,张云逸兼  徐海东(未到职之前由戴季英代理)
 
政委 戴季英 郑位三 
 
副司令员 林维先。
 
参谋长 谭希林; 
 
副参谋长 赵俊;
 
政治部主任 戴季英 何伟。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后, 第四、第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第7团团长 秦贤安、政委  徐海 
 
第9团团长 詹化雨,政委 高志荣
 
第14团团长 梁从学 谭希林兼,政委 李世焱   该团由原支队特务营和淮南游击纵队改编;
 
直属教导总队,总队长由周子昆兼任。政委 袁国平兼任  教肓长 冯达飞  辖军事,政治大队
 
 
第五支队 
 
1939年7月1日,由第4支队第8团+东北抗日挺进团+第三游击纵队组建。
 
司令员 罗炳辉、
 
政委 郭述申、
 
副司令员 周骏呜、
 
参谋长 赵启民、
 
副参谋长 冯文华  
 
政治部主任 方毅 张劲夫。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后,第四、第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第8团团长:周骏鸣(兼)。政委:陈庆先。副团长:罗占云。政治部主任:祝世凤。
 
第10团团长:成钧 刘冲。政委:徐祥亨。参谋长:宋文。政治部主任:王善甫。
 
第15团团长:林英坚 张恺帆。政委;刘景胜 冯文华。参谋长;谭知耕。政治部主任:方中立。
 
教导大队,大队长 张翼翔  教导员 文明地 王敬群
 
 
第六支队
 
1939年11月在安徽省亳州涡阳县新兴集成立对内改称,1940年2月1日公开改称。由新四军游击支队+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游击先遣大队组建。
 
司令兼政委 彭雪枫、
 
副司令 吴芝圃、
 
参谋长 张震、
 
政治部主任 肖望东。
 
司令部驻新兴集,1940年6月,第6支队在驻地涡北(今涡阳县)新兴集整编,第1、第2、第3总队各缩编为1个团,第3总队第8团编入特务团,宿西独立团编入第2团。6月27日,与八路军第2纵队南下主力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新四军第6支队番号撤销。第1总队缩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第17团。第2总队缩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第14团。
 
第1团团长 张太生 刘子仁、政委 李跃;
 
第2团团长 滕海清、政委 谭友林;
 
第3团团长 周时源、政委 方中铎;
 
第1总队总队长 鲁雨亭 刘子仁、政委 孔石泉;参谋长 许遇之,政治部主任 王卓然。
 
1939年8月29日湖西人民义勇军第2总队第2大队改编
 
第1团团长 刘子仁,政治委员 王静敏;
 
第2团团长 孔庆同,政治委员 萧学林。
 
第2总队总队长  胡晓初、政委 向明;副总队长 侯香山、屈申亭,参谋长 周守,政治部主任 方中铎(后王学武)。
 
1939年12月11日,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改编。
 
第4团团长 屈申亭(兼)
 
第5团团长 侯香山(兼)。
 
 
第3总队总队长 耿蕴斋、政委 谭友林(兼),副总队长 顾但容,参谋长 黄思沛,政治部主任 刘作孚(后黎同新)。
 
1939年12月由萧县游击支队及宿县独立团合编。1940年6月,第8团编入特务团,其余部队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第18团。
 
第7团团长 赵海凤,政治委员 李中道。
 
第8团团长 李时庄,政治委员 周启邦。
 
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1939年12月下旬由活动于皖东北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合编。1940年8月,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
 
第10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张太生
 
第11团团长 赵汇川,政治委员 蔡明。
 
第12团团长 徐崇福。
 
独立团团长 石青。
 
独立大队大队长 陈凤阳。
 
游击支队 
 
1938年10月12日,在西华县杜岗,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大队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和萧望东领导的先遣大队会师,三支部队合编,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成立。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雪枫,
 
副司令员 吴芝圃,
 
参谋长 张震,
 
政治部主任 萧望东。
 
副主任 谭友林,  
 
秘书长 岳夏  
 
辖第1大队
 
队长黄 思沛、政委 张太生
 
第2大队
 
队长 姜朗山、政委 滕海清  
 
第3大队
 
队长 冯胜、政委 张辑五
 
 
江北游击纵队。
 
1939年5月,在无为王家大墩,由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皖中皖西游击队+湘南红军游击队改编。
 
司令 孙仲徳 谭希林(1940.6)、
 
政委 黄岩 孙仲徳、
 
副司令员 郑抱真[1940.6] 
 
参谋长 桂逢洲 谭知耕、
 
政治部主任 黄贤育 王集成。
 
副主任:郑行福,
 
江北游击纵队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6旅。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后,江北游击纵队与皖南突围部队一部合编为第七师。
 
第一大队大队长 余龙贵 林凯,教导员 廖成美。
 
第二大队大队长 张学文 朱茂绪,教导员 杨效椿。
 
第三大队大队长由桂逢洲兼任,教导员 顾鸿。
 
第1团,团长 张翼翔,政治委员 李世焱。
 
第2团,团长 余龙贵,政治委员 廖成美,
 
第3团,团长 陈庆先,政治委员 谭光廷。
 
教导大队队长 丁亚,教导员 钱跃武。
 
巢南独立团
 
新7团团长 余龙贵,政委 廖成美。
 
新8团团长 孙仲德兼任,副团长 黄元庆,副政委 杨效椿,政治处主任 石裕田,副主任 何绪荣。
 
新9团团长 桂逢洲兼任。
 
江北指挥部 
 
1939年5月3日,在庐江县东汤池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以张云逸兼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兼政治部主任,张劲夫任政治部副主任。统一指挥新四军江北部队--第四、五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直属教导大队,大队长由赖传珠兼任。指挥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司令部由参谋长赖传珠主持,副参谋长为杨梅生,下设副官处(主任伍大贵)、军法处(主任梁国斌)、作战处、情报处等机构;政治部下设组织科(科长张凯)、宣传科(科长王恨)、机要科(科长左金祥)、敌工科(科长陈岛)等机构;供给部下设军需处(主任胡弼亮)、军医处(主任宫乃泉、政委何泽洲)。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撤销.指挥部所属第四、第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游击支队改编为第四师,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第五师,江北游击纵队与皖南突围部队一部合编为第七师。
 
江南指挥部1939年11月7日,由新四军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在溧阳水西村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  统一领导第1支队第2团、第2支队第4团、新3团(原镇句江丹人民自卫团)、新6团(团长段焕竞,副团长陈时夫,政治处主任王丰庆),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丹阳游击纵队和江南地方抗日武装。次年7月,江南指挥部进入苏北改编为苏北指挥部。
 
苏皖支队1940年2月间,在移居集地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1营与挺进纵队第3团团部及其第1、第3营和1个重机枪连合编为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卢胜。7月25日,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时,苏皖支队在塘头镇扩编为第3纵队。
 
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指挥部 1939年5月,第6团在武进戴溪桥与“江抗”第3路会合,部队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番号,成立总指挥部。总指挥梅光迪。叶飞(化名聂扬)何克希任副指挥。第6团对外称“江抗”第2路。6月底,“江抗”总指挥部移驻阳澄湖一带,成立了教导队。8月底,“江抗”总指挥部决定统一整编为4路序列(第1路虚设,不含):第2路由第6团第1、第2营,新6团和陈凤威部(“江抗”独立支队)组成;第3路由原“江抗”第3路、常熟“民抗”和吕炳奎部组成;第4路由强学增部(“江抗”独立第2支队)、胡肇汉部(“江抗”独立第1支队)和杨忠部(“江抗”独立第4支队)组成;第5路由第6团第3营,周嘉禄部(“江抗”独立中队)和江阴“民抗”组成。10月初,“江抗”西撤至江阴西石桥一带休整,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第2两个团。
`
挺进纵队1939年11月,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和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叶飞辖4个团:“江抗”第1团改编为第1团,“江抗”第2团改编为第2团,原挺进纵队第1、第4支队合编为第3团,原挺进纵队第2、第3支队合编为第4团。1940年7月25日,江南指挥部改苏北指挥部时,挺进纵队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
 
豫鄂挺进纵队1939年11月,豫鄂边区人民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1940年1月3日,在京山县八字门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改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团、三个总队。
 
1941年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
 
第1团,团长 罗厚福,政委 方正平  由原第5/6大队合编
 
第2团,团长 周志坚,政委 黄春庭  由原独立支队第1团和挺进团合编
 
第3团,团长 肖远久,政委 钟伟  由原独立支队第2团和信南3团合编
 
第4团,团长 李人林,政委 罗通  由原独立支队第4团编
 
第5团,团长 蔡松荣,政委 杨焕民  由原独立支队第3团编
 
信应总队总队长  张裕生  政委  刘子厚
 
鄂东总队 总队长 熊作芳  政委  程坦
 
应城总队  副总队长 许子威
 
 
苏北指挥部1940年7月25日,江南指挥部改编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 在苏北的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第2、第3纵队。“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
 
第1纵队   由挺进纵队为主改编。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辖第1、第4、第5团。第1团由挺进纵队第1团(原“江抗”第1团)改编,第4团由挺进纵队第4团改编,第5团由泰州北港口起义的国民党部队(由郭村战斗期间,王澄率领起义的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第2纵队第4大队)改编。
 
第2纵队   由第2团、新6团、“江抗”第2团合并编成。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辖第2、第6、第9团。第2团由原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改编,第6团由新6团改编,第9团由“江抗”第2团改编。
 
第3纵队   由苏皖支队及地方武装合并编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始辖第3、第8团,后增编第7团。第3团由苏皖支队改编,第8团由江都独立团改编,第7团原为苏北指挥部独立支队(由郭村战斗期间,陈玉生率领起义的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第3纵队第8支队改编)。
新4旅第1团 1940年7月底,江苏省保安第4旅何克谦部特务团陈宗宝率部起义,改编为新4旅第1团,属苏北指挥部指挥。
 
团长 陈宗宝,政治委员 李一平。
 
次年2月,新4旅第1团与田铁夫部合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1旅第3团。
 
 
新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留苏南的部队在茅山地区组织新江南指挥部,罗忠毅任指挥,统一领导新3团、第4团和独立第1、第2团等部。翌年1月,新江南指挥部改称第2支队。司令员罗忠毅。辖第2、第4团和新2、新3团。“皖南事变”后,3月,第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6旅。
 
 
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1939年11月6日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司令员夏光。1940年3月,何克希任司令员,吴仲超任政治委员。4月下旬,改称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谭震林。同时,以常熟“民抗”为基础组成第1支队,以新“江抗”特务连、独立第2大队及保安第4团等组成第2支队。5月下旬,青浦、昆山地方武装为基础,联合嘉定外冈游击队等武装组成第3支队。8月,以无锡独立大队为基础,联合锡南游击队组成第4支队,以苏(州)常(熟)地区“民抗”常备队等组成第5支队。尔后,又以第2支队一部为基础,与江阴“民抗”常备队组成第6支队。10月,以第3支队一部为基础,吸收上海、青浦等地来的青年学生、工人,组成淞沪游击纵队(即青昆支队,后南渡浙东,发展成为新四军浙东纵队)。1940年11月上旬,东路部队在指挥部与支队间增设纵队机构:第1、第5支队编为第1纵队。司令员夏光,政治委员刘飞。第2、第6支队编为第2纵队。司令员陈挺。第3、第4支队编为第3纵队。司令员朱长清,政治委员温玉成。11月,澄西、丹北的地方武装独立支队上升编为“江抗”第7支队。支队长匡志明。次年2月,“江抗”将沿江地区的江防大队扩编为江防支队。1941年2月,“江抗”东路指挥部改称第3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谭震林。3月,第3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
 
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6日,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将第344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民军第四团等部合编,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在政委黄克诚率领下,抵达涡阳,配合新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第二纵队由左权任司令员、黄克诚、杨得志先后任政委。民国29年6月下旬,第二纵队主力第三四四旅旅长刘震、政委李雪三,辖第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新编第二旅政委吴信泉,辖第四、五、六团,到达涡阳地区,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第三师。
 
 
1940年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驻盐城文庙)。
 
总指挥 叶挺(由陈毅代)
 
政委 刘少奇,
 
副总指挥 陈毅,
 
参谋长 赖传珠,
 
政治部主任 邓子恢。
 
军长 叶挺
 
政委兼副军长 项英
 
参谋长 张云逸   副参谋长 周子昆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副主任 邓子恢。
 
 第一支队,司令员 傅秋涛
 
 第二支队司令员 周桂生 政委 黄火星   
 
第三支队司令员 张正坤 政委 胡荣 
 
江南指挥部 指挥 罗忠毅 政委 廖海涛
 
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 司令员 谭震林
 
江北指挥部 指挥 张云逸兼、副指挥 徐海东、罗炳辉  政治部主任 邓子恢兼,
 
第四支队司令员 张云逸兼 政委 戴季英  
 
第五支队 司令员 罗炳辉、政委 郭述申
 
江北游击纵队司令 谭希林、政委 孙仲徳
 
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 杨梅生  政委 刘顺元
 
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司令员 梁从学
 
苏北指挥部 指挥 陈毅、副指挥 粟裕 政治部主任 刘炎。副主任 钟期光
 
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叶飞
 
第2纵队司令员 王必成,政治委员 刘培善
 
第3纵队司令员 陶勇 政治委员 刘先胜
 
豫鄂挺进纵队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李先念 参谋长 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 质斌
 
第一支队 支队长 周志坚政委 方正平
 
第四支队 政委 郑少文
 
八路军第四纵队  1940年6月,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到达涡阳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8月,豫皖苏边区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整编。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与新四军第六支队(欠第四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下辖3个旅、9个团。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张震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第四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团。第五旅旅长藤海清、政委孔石泉,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第六旅旅长饶子健(代)、政委赖毅,下辖第十六、十七、十八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
 
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后叛变)
 
八路军第五纵队1939年5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南下,进入皖东北地区。1940年7月,八路军新编第二旅、第344旅第687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纵队进行整编,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副主任邓逸凡。下辖3个支队、9个团。第一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第一、二、三团。第二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下辖第四、五、六团。第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委韦国清,下辖第七、八、九团。“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
(责任编辑: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