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广东作家1
时间:2023-01-30 23:11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王万然(1962~ ),笔名海魂、然也、王也。陆丰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汕尾日报社总编辑。新闻编辑职称。曾多次获广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与中国地市报新闻理论奖。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1984年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集《海之魂》、《万然诗选》,杂文集《海陆物语》、《三棱镜:七彩人生》(三人合作),古诗评论集《长诗短诵》(合作)等;合作主编《墨海弄潮看少年》、《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合作编写旅游诗文集《山水漫步》、旅游诗文画集《汕尾风光》、诗歌集《红海湾诗潮》等。
王少辉(1971~ ),汕头人。本科学历。1992年毕业于广州海关学校,供职于某国家机关,任科员。汕头市作家协会理事。2002年获第十三届广东新人新作提名奖。1994年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散文集《风雨尘泥》、《皈依理性》、《忧郁的芦苇》等。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
王心钢(1966~ ),笔名罡风。湖南芷江人。大学本科学历。1988年毕业于韶关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韶关精选厂、韶关市残联。历任韶关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档案馆员、韶关市作协常务理事兼秘书长。2003年9月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同年12月,长篇报告文学《“寒极”春光》获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1983年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广东作协。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南岭黑风》(合作)、《锦江的辉煌》(合作)、《五岭鏖战》(合作)、《“寒极”春光》(合作)、《南天飓风》(合作)和长篇小说《枪与玫瑰》等。
王文锦(1947~ ),广州人。少年习艺,曾当京剧演员。青年时期从事编剧并学习文学创作,1972年始发表短篇小说。1979年在《广州文艺》编辑部任文学编辑,发起组织广州青年文学会,任副会长、会长。曾当选为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及中国作协广东分会第三届理事。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爱海归帆》,也发表了一些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并创作有电视剧、戏曲等。短篇小说《啊巴拉咕……》曾获广东首届新人新作奖和《广州文艺》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青青的旋律》获广州市首届红棉奖。
王丛飚(1958~ ),陕西镇巴县人。大学文化。流行病医师。从事过工、农、商、学、兵、记者、编辑等10多种职业。1992年到深圳,历任新华社深圳支社编辑、主任,华星阁广告公司总经理,深圳国际经济与法律咨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培训部经理,深圳鹏基集团公司《鹏基》责任编辑等。曾创办彼岸文学社、《彼岸》文学杂志,任社长、总编辑。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彼岸》,摄影散文诗集《暗香疏影》。小说《老山林新来的猎人》获全国笔会桂林甲山杯创作二等奖,散文《华洁》获全国笔会南通杯二等奖,报告文学《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二等奖,诗歌《鹏基创业者之歌》获广东企业文化协会、广东省新闻学会三等奖。
王史风(1945~ ),普宁人。曾于1992~1993年就读鲁迅文学院文研班。现任普宁市文化馆馆长,《普宁文艺》、《潮汕西部文学》主编,群文馆员,普宁市文学协会会长,揭阳市作协副主席。系普宁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揭阳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2年被中共普宁市委、市政府授予“普宁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5年8月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民俗文化专著2部,《乡土之恋》文学集、广播剧《美店主与野乐手》。曾获全国群众文化论文优秀奖,散文《鱼塘月色》、《故乡的鼠壳草》等入选多种省级文艺选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主办二期青年文学创作辅导班,撰有文学理论辅导教材《诗歌试谈》、《散文试谈》等集子。
王术福(1961~ ),笔名新趁(晨)。山东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8年来粤至今,现任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师,国家高级摄影师。2003年加入广东作协。主要写作散文、随笔。2000年出版《蓦然回首》文集。散文《中秋感赋》被收入《广东五十年散文精选》。
王永海(1944~ ),笔名海粟。辽宁人。1962年6月入伍,航校毕业后历任空军机场机械兵、机械员、机械师。1966年7月调入机关工作,先后任青年干事、文化干事、宣传干事。1973年2月调入广州空军战鹰文工团,任专业创作员、创作组长。1982年8月调入广州军区政治部,任创作室主任。1988年9月转业,先后任广州市白云区外经委党委副书记、文化局局长。创作以戏剧、小说为主,兼写报告文学、诗歌。著有小说集《辙印》、剧本集《王永海剧本选》等。《乌云里的闪电》获广东省优秀剧本奖,《救护车在呼叫》(合作)获首届空军文学奖,《考场上的空位》获《羊城晚报》小说佳作奖,剧本集《王永海剧本选》获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二届广州文艺奖。
王伟华(1958~ ),揭阳人。民盟成员。1984年揭阳师范毕业,留在师范附小任教。1986年华南师大中文系在职本科班毕业,后在中学任教,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1996年至今在民盟揭阳市委任办公室主任。1992年加入揭阳市作协,1994年加入广东散文诗学会,2004年5月加入广东作协。诗歌、散文多篇发表于省、市报刊杂志上,部分诗歌、散文收集在《揭阳盟员诗文选》、广东八民主党派纪念香港回归诗集《回归颂》等书上。散文《爷爷的小木楼》、《漫说潮汕的“神树”》、《水乡三题》等曾受好评。
王伟轩(1929~2001),笔名韦轩。生于广州,祖籍广西。早年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下巴金的《家》和托尔斯泰的《复活》。第一篇“小说”《漳水之滨》是初中一年级时写的,第一篇“译作”是法国雨果的《芳婷》。“笔耕”几十年,作者与编者有时一分为二,有时合二而一,笔名有好几个。写了不少作品,自认为无大成就。
王 光(1933~ ),揭阳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汕头市文联委员、文化馆创作组长。解放初开始业余创作。1955年应征参军。服役期满回乡,写了30多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民间故事,先后在《作品》、《民间文学》等处发表。曾应邀到县潮剧团搞现代剧创作,主笔写了大型现代潮剧《春风送暖》,参加中南军区会演获奖。又创作了小潮剧《大道朝阳》。新时期以来,先后与人合作或自己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大型现代潮剧《恩怨宋家妇》、《千金女》、《龙腾凤飞》、《月儿几时圆》,小潮剧《白免嫂买鳌》、《打铺窗》,古装小潮剧《闹灵堂》。还为县、市、镇潮剧团新编上演古装剧《泥马渡康玉》、《晋宫双姬》等10多部。10年来,获省以上现代戏创作奖 11次。其中《恩怨宋家妇》获广东省业余创作一等奖、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文化部业余创作二等奖。《千金女》参加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演出并获奖,小潮剧《闹灵堂》于1989年登在《新剧本》上。所作的《月儿几时圆》一剧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艺术节汕头分会场演出,曾获汕头市建国40周年剧本一等奖、省地方题材优秀剧本奖。
王 兴(1954~ ),笔名念人。海南岛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曾在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单位任记者、编辑、主任、副总编、总编辑、社长等职。现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职。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1997年加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1998年加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2000年加入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并任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海南风情》、《海风轻轻》、《海浪柔柔》散文集3部及传记文学《红军姨母》、报告文学《泪洒珠江》、长篇小说《地怨》等,并有《新闻写作指南》(理论集)等。
王向彤(1934~ ),原名王一之,笔名向同。化州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粤桂边纵队化中游击队武工队员,青年团湛江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广西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深圳特区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影视创作研究会副会长。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专著《陆游诗词赏析》、《特区三女性四君子》,主编《深圳一百张面孔》,总撰稿《深港关系史话》,《中国古代戏剧故事集》(合作),《土家族歌谣选》(合作),土家族长篇叙事诗《哭嫁》(合作)等。《火中飞起的凤凰》获深圳10年大鹏文学奖、特区文学奖。
王在文(1955~ ),笔名文宝。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4年到海军部队服役,历任技术员、通讯站长、政治部干事、舰艇政委、政治部宣传科长。1994年转业到汕头市税务局,历任稽查局副局长,南澳县国税局长,汕头税务学校校长。现任汕头市龙湖区税务局局长。从初中时开始写诗歌、散文、小说,曾在《湖南日报》、《湘江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近10万多字,在广东报刊发表30多万字。著有散文集《试航》等。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王成钊(1951~ ),化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5年加入广东作协。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深圳市散文诗学会理事。当过矿山学徒、电气技术工人。后从政,当过党办、政府办副主任,经济贸易局(旅游局)局长。现为深圳市福田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侨办主任兼台办主任。1972年始发表诗、散文、报告文学等,其作品入选《粤西古今诗选》、《特区十年文艺丛书》、《地王礼赞》、《合浦还珠》、《锦绣中华诗选》等10多种合集,诗作多次得奖。
王有钦(1930~ ),笔名贺朗。罗定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学历。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教师,中国作协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干部,广州《南方日报》编辑,《作品》杂志小说散文组组长,《羊城晚报》副刊部副主任,广东省文联图书编辑部副总编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系广东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中国作协广东分会第二、三、四、五届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1948年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跃马扬鞭》、《钢城春秋》、《金鸥腾飞》、《天涯路》,文学评论集《萧殷论》、《浪花集》,报告文学集《在学雷锋班里》,散文集《饮马西江》,电影文学剧本《驱海记》、《春来发几枝》、《养蜂人历险记》,长篇传记文学《蔡廷锴》、《吴有恒传》、《萧殷传》、《赖少其传》、《蔡廷锴淞沪血战记》等。
王江水(1950~ ),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9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中国》、《北京文艺》、《作品》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已出版专著《前生后世——生命演化纵横谈》,与人合作专著《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与现代商战》、长篇小说《奇情追踪》。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主持创作(撰稿、编导)的电视政论片《伟大的实践——珠江三角洲巡礼》、《市场风暴》、纪实片《拼搏人生》荣获全国党员电化教育观摩评比荣誉奖、一等奖。
王竹立(1963~ ),笔名竹立、言无忌。湖南人。中国致公党员。医学硕士。广东省九届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医学副教授、硕士导师,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中山医支部主委。历任中山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实验生理科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山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等职。曾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11月加入广东作协。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春天的漫步》、《逃出束缚》两部。
王 迅(1957~ ),笔名晨竹。化州人。中共党员。中文大专毕业。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供职于公路部门。1980年发表处女作,曾获“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等奖项,部分作品被收入《世界华文新诗佳句类典》、《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散文诗作品精选》等书。1994年9月加入广东作协。著有散文诗集《月笛心痕》、诗集《回首家园》等。
王坚辉(1933~ ),揭阳人。中共党员。1947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印度尼西亚坤甸坡华侨爱国活动,1950年任坤甸中华职工会主席。1951年7月回国,1952年由广州侨务局送培正中学工农华侨班学习。1958年与钟毓材合著《赤道线上的孩子》一书。1959年高中毕业后到《羊城晚报》当记者。1962年调广州育红、琶洲等校任教导主任、校长。1980年调任广州新滘镇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主席。1983年调广州郊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任专职副主席、主席,兼《穗郊侨讯》主编、《白云区华侨、港澳志》总编。1981年2月加入广东作协。现任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小说、散文自选集《路》,编辑了华侨题材为主的作品集《青山不老情常在》等8种。
王杏元(1937~ ),饶平人。中共党员。小学毕业后务农。1952年当过乡政府民政委员、农业社社长。曾写作民歌《马岭山之歌》、潮州歌册《春红姐》等在汕头《工农兵》杂志上发表。1964年出版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在全国有影响。1965年以工农兵作家代表身份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1966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南访问。后来写出长篇战地报告文学《钢铁运输线》,在国际刊物上发表。1970年被选为广东作协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先后写出中短篇小说《牛角号又吹响了》、《铁笔御史》(与程贤章合作)、电视连续剧《乱世三美人》、玄武山史话《神武今铿》等。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
王远洋(1962~ ),笔名远洋。河南新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国家二级作家。1980开始文艺创作,作品曾入选《河南新文学大系》、《中国青年乡土诗选》、《中国星星四十年诗选》等多种集子,曾获河南省青年人才开发指导委员会 “骏马奖”、全国青少年诗歌大赛优秀奖、首届全国“派”诗歌大赛实力诗人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16项,社会科学类成果奖6项。1989年加入河南作协,1994年转入广东作协及深圳作协(任理事),2002加入中国作协。出版诗集《青春树》等3部。
王国旺(1945~ ),惠州人。1962年参军。1968年退伍后曾任教师、公司副总经理。1965年始在《战士报》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2003年加入中国作协。系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羲之书画院终身荣誉教授。从事通讯报道、报告文学、诗歌、散文、论文、书法、歌曲等业余写作。分别在地、市、省、国家级的报纸杂志出版社所出的书籍、书画集上发表各类作品共约200篇(首),100多万字。已出版著作5部。《惠州日报》、《南方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等及惠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均对其人其作有过报道或推介。
王国梁(1956~ ),原名王国良,笔名王梁、王申。饶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副处级调研员、《汕头市志》副主编、《汕头党史与方志》编委副主任,兼任广东民协理事,汕头市民协副主席。1974年6月在《南方日报》发表文艺通讯,以后陆续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小说集《绿色王子》、长篇纪实小说《春晖赋——革命母亲李梨英》、《茶国探奇》、《沧海英雄——钢铁战士麦贤得》、文集《党心与民心》等著作5部。小说《三香茶店》被广东潮剧院改编为大型潮剧上演,获首届广东戏剧节二等奖。曾被中国文联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聘为编辑、主编,组编书籍40多部。其作品曾获中国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伟南文学奖·桑梓奖、广东省党史优秀科研成果奖、汕头市文艺一等奖等20多项。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
王定昌(1942~ ),龙川人。大专毕业后在区、乡人民政府任文书、乡长,后调到龙川五中、一中、麻中教书,曾任五中语文科组长多年。创作过10多篇散文作品。上世纪60年代写过反走私漏税的小说,后有人改编为话剧演出。曾创办原惠阳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学文学社。撰有《锦绣中华赞》(诗),出版有《玉树琼花满目春》(诗四首)、《读书生活漫记》(散文)、《王定昌诗词集》等。《无题》(诗)获第一届“新世纪”世界汉诗大赛桂冠奖。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王尚晓(1962~ ),生于佛山市。中共党员。1984年佛山师专中文系毕业。2000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是广东作协会员、佛山市作协理事、佛山市作协副秘书长、《佛山日报》社总编办副主任。业余时间从事散文创作,上世纪90年代始发表作品。《佛山作家作品选粹——王尚晓选集》2001年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曾在“共和国五十华诞”全国征文评选、全国第八届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1996年度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大赛、广东省第二届报纸副刊优秀作品评选、1996年度广东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评选、2000年度广东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
王林书(1937~ ),江苏人。九三学社成员。南京大学毕业。诗人、学者、作家。曾任韶关大学副教授、北京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创立“韶关大学粤北文化研究室”、《粤北文化研究》学刊,曾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明清小说、诗词鉴赏等课。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有《校园情诗》、《清华园情诗》等新诗集,《林书诗行》、《落红四梦》等诗词散文集,《当代旧体诗论》、《聊斋谈羹》等评论集,《粤北文化研究》等文化论著10数种。曾多次获全国及地方各种奖项。教学曾多次获优秀教师奖。退休后任珠海市图书批销中心总经理,主编《中国文人闲情雅趣丛书》、《一题多解丛书》等10多种。
王 武(1939~ ),笔名王海涛。化州人。中共党员。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做过小学、中学教师,宣传干部,文联干部。曾任茂名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茂名市作协副主席。1999年10月退休。1964年在《广东农民报》发表处女作,1980年10月加入广东协会。发表的作品:诗歌主要有《斗石篇》《湖》《贝壳》《迷路雀》《山之思》《土地的呼吁》等,故事《烧鸭妹奇遇》等,小说有《活色生香》、《酒戏》、《乡村风韵》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南粤新诗》和《灿烂的星辰》分别收入其部分诗作。
王泽建(1972~ ),笔名蒙岩。湖北红安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1995年在红安县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和辅导工作,1998年进鲁迅文学院学习一年。1999年10月南下广东,曾在《羊城晚报》广告公司任过文秘总监。1995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永远的乡村》,1998年出版报告文学集《红杏出墙》。2001年中篇小说《抱起麦子》荣获新疆吐鲁番优秀作品奖,同年该小说在第十四届“新光杯”全国青年文学大赛中获二等奖。近两年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探索。2002年和青年作家邓洁玲创办茂名市双格作文培训中心,有成绩。
王细级(1933~ ),揭阳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汕头日报》编委兼文艺副刊部主任。退休后任《汕头房地产》主编。1958年加入广东作协。出版有散文集《采风掠影集》、诗集《游山玩水集》和报告特写集《长河浪花》。编辑职称。
王俊康(1944~ ),回族。江苏苏州(吴县)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大专学历。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1964年广州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广州大南路小学和越秀区少年宫当教师。1981年调入广东作协。1982年加入广东作协。先后担任《少年文艺报》和《少男少女》杂志副主编、广东作协党委书记、党组副书记、儿童文学创委会主任、广东作协主席团成员、省关心下一代工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创作的儿童小说、故事、童话剧、报告文学及诗集曾获省级或全国报刊优秀儿童文学获。报告文学曾获国家级奖。著有《校园朗诵诗集》、《又是三月春风来》(诗集)、《王俊康文集》及多本合集、编著集。全国多种优秀版本收入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王剑丛(1939~ ),汕尾人。196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原在中央文化部工作。1970 年5月回母校任教,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任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协会(香港)副监事长。个人专著及与人合著有《香港文学史》、《中华新文学史》(上、下册)、《20世纪香港文学》、《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香港澳门文学论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自学手册》、《香港精萃散文赏析》等10部。其中《香港文学史》获广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华新文学史》获中山大学教学成果奖。其本人获1998年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桐山奖。
王厚基(1954~ ),广州人。大专学历。第一篇以饮食工人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81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目光关注农民工等城市下层群体,深入采访,创作了多篇报告文学。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之后,戏剧兴趣陡增,曾以农民工生活为题材创作大型话剧剧本。后从事文艺报刊采编工作10余年。近年除创作电视剧本并播出外,重新关注时代建设者的生活与命运,深入工地采访,创作了系列报告文学,如《世界在描绘南沙》、《路桥飞架的神话》、《为了那一个辉煌的梦想》、《美丽与智慧的交响》等。出版有《槐花文丛·滨海蓝图》、《时代祖母文丛·飞翔的梦想》等。《世界在描绘南沙》获报告文学三等奖,《都市里的农民军》获南风文学三等奖。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王恒韶(1942~ ),清远人。中共党员。1966年8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1988年在怀集县工作,1988~2002年在三水县(市、区)工作。曾任中共三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三水区文联主席。现为佛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三水区作协名誉主席。1998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青春寄语》、《佛山作家作品选粹·王恒韶选集》等4本集子。
王树培(1928~ ),曾用名王明。东莞人。1948年参加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从事文艺工作。解放后转业,在东莞县人民政府教育科当科员。曾在东莞塘厦中学任教。1981年离休。离休后居住顺德容奇镇。1991年被推选为容奇文学会会长兼《容奇文艺》执行总编辑。已发表文学作品25万余字。1999年曾获省级杂志《珠江》爱情故事征文一等奖。
王祚庆(1937~ ),笔名王茅、秀秀、王君、琼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海南琼海。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当过中学教导主任。1987年转到文化战线,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创作。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合著)、《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合著)、《鲁迅作品赏析与教学》、《鲁迅学厄言》、《名作新赏》、《情满绿湖》(诗歌集)、《无奈的圣地》(长篇小说)。现为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会员、广东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教授、《岭南侨星》副主编、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王虹昭(1953~ ),笔名王所、王晰、莲子、慧子、吴慧子、李远、雪诗、云梦等。女。河南开封人。1971年到林场当知青。1974年入读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化工厂工作。写了一批诗作,在市级文学刊物《果园》上发表。写过小说《苦笑》、诗《我的歌》、散文诗《横河走产笔》等几十篇(首),散见于《西安晚报》、《羊城晚报》、《奔流》、等刊物。1984年调入《河南日报》社任编辑,写作扩展到新闻领域。1985年加入河南作协。1987年调到广州文化出版社文艺室当编辑,编小说。其间,为《沿海大文化报》、《时代青年》等刊物写些短文。曾任《沿海大文化报》、《屏幕之友》特邀记者。1990年6月调入《花城》杂志当编辑至今。
王顺健(1965~ ),江苏连云港人。大专学历。中级职称。做过警察、广告人。现居深圳,当自由撰稿人。2000年加入广东作协。上世纪80年代始写诗,出版过两本诗集:《皮肤上的海》、《开始》。参加过第十七届《诗刊》社的青春诗会。曾在《人民文学》、《天涯》、《山花》、《广州文艺》、《红豆》等期刊上发表诗歌、小说。
王振文(1954~ ) ,辽宁人。中共党员。先后在《宝鸡日报》社、《海南法制报》社、《深圳法制报》社任采编部主任、文艺部主任、总编助理、总编辑等职。发表过大量通讯、散文、报告文字和摄影作品。主编过多部大型丛书,出版过散文集《遥望大青山》、《敬畏生命》,长篇报告文学《明思克号传奇》等专著。40多篇(幅)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是广东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深圳市福田区作协副主席。《敬畏生命》是其第三本文集。
王晓波(1968~ ),笔名小健。廉江人。大学学历。200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8年加入中国诗歌学会。是中山市作协理事。著有诗集《生命·情感》。曾获《人民日报》征文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有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和被介绍到港澳台及欧美华人居住地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作品与争鸣》、《作品》、《山花》、《诗选刊》、《南方日报》、《辽宁日报》、《羊城晚报》、《海口晚报》等刊物。
王晓娜(1962~ ),女。汕头人。中文大专学历。当过幼师、记者、编辑。获中级职称。1980年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长篇小说《春花秋月》、《手掌城》(获桑梓文学二等奖)、《刺痛我生命的夜晚》(获桑梓文学二等奖,新人新作提名奖),短篇有《出轨》(入选“花地”度假村版优秀小说集)、《捉奸》、《换妻》等,散文随笔《签约婚姻》、《潮汕的男人女人》、《结局大篡改》、《遭遇周易》、《倚门倚闾汪宜静》、《共和国没有王妃》、《2050年的作家》(获斯高柏“梦想21”征文二等奖)、《千年古道北京路》(获广州新貌征文二等奖)。现为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
王 海(1956~ ),海南琼中人。黎族。中共党员。1981年本科毕业。广东民协理事。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1979年发表处女作。曾被评论界称为“黎族第一代作家”。所著评论《印象与思考——当代黎族文学发展浅议》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并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小说《吞桃峒首》、《弯弯月光路》、《帕格和那鲁》被收入《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并作专章评析;个人创作、研究成果被《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专章评述;搜集整理的黎族民间长诗《巴定》、《吞挑峒》被多篇(部)理论著述引述评析。与人合作的专著有《从远古走向现代——黎族文化与黎族文学》。
王海军(1968~ ),笔名布帆。湖南常宁人。中共党员。1987年参军,1992年毕业于桂林陆军学院。1993年底退伍。现为《佛山日报》传媒集团《珠江时报》编委。是广东作协会员、佛山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从事散文、小说创作。出版有散文集《潇洒青春》、《无悔的选择》,报告文学特写集《临海写真》,长篇小说《黄沙为证》(合作)。
王海玲(1956~ ),女。生于江西南康,祖籍山东海阳。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南昌日报》社工作。1985年调到《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现为该报文艺部主任、主任记者。系珠海市政协五届委员、珠海市人大六届代表。2000年获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金枪奖”。1980年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以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创作为主,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情有独钟》、《在特区叹世界》,长篇小说《热屋顶上的猫》、《何家芳情事》、《所有子弹都有归宿》等,并被收入多种丛书。2005年评为一级作家。
王 起(1906~1996),又名王季思。浙江温州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1929年毕业于南京前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浙江第十中学教师,江苏松江女子中学教师,浙江处州中学教师,金华国民出版社编审,浙江省教文会秘书,浙江大学及之江大学讲师、副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是广东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及剧协理事,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1921年始发表作品。撰有专著《玉轮轩戏曲新论》、《中国文学史》(合作)、《集评校注西厢记》、《新红集》、《王季思学术著作自选集》、《西厢五剧注》,诗集《王季思诗词录》,主编《中国戏曲选》、《元明清散曲选》、《全元戏曲》等。
王 敏(1956~ ),女。吉林长春人。民盟成员。1977年考入师范院校。198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其中散文《山野之歌》获1988年中国首届微型文学作品大展佳作奖,《春天,在北方》获1990年“金马杯”短篇文学佳作奖,《十四行诗给儿子》获1990年中国东方微型文学大奖赛佳作奖,《鸿沟》获1990年全国屈原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撰有诗集《童心·母爱》,散文集《一片绿叶》。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历任广州市黄埔区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中国海关出版社《金钥匙》期刊兼职编辑、记者。
丁 力(1958~ ),祖籍安徽。1980年毕业于长沙冶金专科学校,后就读安徽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曾任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海南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助理,深圳金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董事局办公室主任和金田华南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协会员,工程师。先后出版科技著作3部,科技论文50余篇。8次获奖,如1988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2001年底发表文学处女作,2002年底开始职业文学创作,已出版《为女老板打工》、《征婚》、《应聘》、《亲嘴楼的故事》、《倾斜的天平》、《男老板女老板》、《从坡坡屋出来的女人》、《大老板小老板》、《涨停板跌停板》、《第三只眼看老板》等长篇小说13部。现为深圳自由作家,广东作协会员。2004年评为二级作家。
丁希凌(1918~2000),祖籍河南永城县。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河南省商丘中学高中部。1938年在家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春任河南商丘地委宣传部长。1951年调到《河南日报》工作,任副社长兼副总编、总编。曾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58年随同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撰写通讯《周总理在大营社》,1964年参加中南局理论工作领导小组,责编《内部文稿》。1965年调任《羊城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1969年调到广东广播事业管理局,任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2~1986年,在《南方日报》社先后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总编、社长,并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写通讯较多,还写了一些有关报纸改革的文章,共10O多篇。曾去西北访问和多次出国,写了30多篇通讯。1986年退居二线后,担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记协主席、中国记协副主席,继续服务于新闻战线。1987年被评为高级编辑,继续写通讯,如《访问武汉的联想》、《访问老工业基地沈阳》、《向温州学习什么》等。到苏联访问后,写了《在苏联看改革》等,也写了1O多篇有关报纸改革的文章,为10多本书作序。
丁 枫(1933~ ),原名沈佛传。生于增城,祖籍宝安。曾任增城县文化局副局长、增城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51年5月开始业余文艺创作,40年来,扎根农村,致力于大众文学的探索,在戏曲文学、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1964年创作的粤曲《一杆金笔写春天》,被广东电台列为“听曲学唱”的专题节目,并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发行。写有大型剧本11部,中小型剧本48个,曲艺唱词1200多首,短诗500多首,长诗6首,小说、散文、故事、歌曲和评论等2O0多篇,共约300多万字。先后加入了广东作协、广东剧协、广东曲协和广东民协。1981年还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当选为广州市文联副主席。
丁 炜(1958~ ),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7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后到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当国际海员。1984年1月加入广东作协。2005年评为二级作家。是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海洋文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广州市作协理事,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大西洋飓风48小时——航海鱼皮书》、长篇报告文学《聪聪和猎狗白耳朵》、散文集《美人如水》等。曾多次获国家、省、市文学奖,其中散文《捕鲨的小孩》获1983年广东省儿童文学奖,报告文学《冰海沉船》获1992年广东省海洋文学二等奖,报告文学《索马里大营救》获1993年广州文艺朝花奖,纪实文学《全球海盗大扫描》获1998年广州市政府 “红棉奖”二等奖。散文《曼谷的小象》被选入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
万 正(1922~ ),原名万传軩,笔名十千。生于浙江上虞。初小文化。1938年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1941年11月被保送到新四军第六师18旅教导队学习,历任班长、团宣传股长、军报社社长、军新华支社社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空军宣传科长、空军政治部《空军生活》杂志社社长,广空文化部长,空军二师副政委等职,是正师职13级干部。1980年在广州离休。1952年开始文艺创作,195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中篇小说《狱中》、《越狱记》,短篇小说《飞行员与红领巾》、《天堂边的地狱》等。离休后任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写回忆录,创作了长诗《兄弟争论》、《新新娘与老红军》等。
万振环(1939~ ),五华人。1965年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羊城晚报》社。曾任广州外国语学院党委秘书,《羊城晚报》文艺部编辑、副主任、主任编辑。系广东省第三次文代会代表,五华县第二届人大代表。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广东作协,1991年加入中国作协。系广东作协第五、六届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喋血东江》、《攀登》、《滥情的忏悔》、《美丽女郎的沉浮》,散文集《寻觅芳踪》、《深藏的挚爱》、《情在何处》,长篇报告文学《华海涛声》、《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商界怪杰》等。散文集《深藏的挚爱》获广东省第二届秦牧散文奖,散文《老屋的荒凉》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回忆录《童年纪事》获广东省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有作品被收进多种选本。
于 力(1941~ ),曾用名萧璜。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本科和电影学院编剧班。曾任南宁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任编剧。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广东文联影视剧本创作委员会委员,珠江电影制片公司艺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影视作品有:电影剧本20部,拍成故事影片10余部(含合作),主要有《詹天佑》、《元帅之死》、《张衡》、《孙中山》等,诗作及报告文学曾被收入全国多部选集及高校、中学教材。电影作品曾获华表奖、童牛奖、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征文奖、中纪委第二届卫士金杯奖,获五个一工程奖3次,省级奖9次。文学作品获全国性奖项1个、全军性奖项1个。
于步云(1936~ ),笔名雏雁。生于山东莱阳。祖辈务农,家住老解放区。少时当过儿童团长。1953年8月入读南京工兵学校第二期,1956年离校,被分配在第47军直属的工兵连担任排长,后为副指导员。这期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散文诗作。1964年调广州军区《战士报》任文艺编辑,直到1983年。近20年中,精心编改稿件,办了约2000期文艺副刊。1980年与别人发起创办《科学文化报》,并撰写科学小品、杂文等。几十年来,发表于军内外、中央和地方报刊上的作品共300余篇。其中两篇报告文学获广州军区二等奖。调山东省烟台警备区工作期问,发表了一些散文、报告文学,收集整理了20余篇党史回忆资料,主编《胶东百年军事志》,100万字,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夏又被调回广州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工作,负责“八路军、新四军丛书”的编纂。
于荣枝(1953~ ),原名于家荣,笔名于木、于飞、荣荣。祖籍山东高唐。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夏津师范,退休前为中国一冶工会宣传部副部长。涉足文坛数十年,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河南日报》、《长江日报》、《珠海特区报》、《深圳特区报》、《深圳风采》、《佛山文艺》、《武汉文艺》、《曲艺》、《诗刊》、《人民文学》等数10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曲艺作品几百件。当过《人民海军》等报刊杂志社的编辑、总编。代表作曾入选《光辉的里程》、《工地战鼓》等多部专集,并在湖北、广东和全国10多次获奖。1974年加入湖北武汉作协,后转入广东、深圳作协,并当选为深圳职工音协理事。
于 逢(1915~ ),生身于华侨职员家庭,祖籍台山。中共党员。1932年初中毕业。1935年前后,发表小说《红河的黑夜》,登上左翼文坛。抗日战争爆发后,进《救亡日报》当战地记者,后回桂林写作,并进《柳州日报》编副刊,出版长篇小说《伙伴们》(署名与易巩合作,于逢执笔)和中篇小说《乡下姑娘》、《锻炼》、《何纯斋的悲哀》、《深秋》。抗战胜利后,先后主编杂志《光荣》、《文艺世纪》。全国解放后,曾主编《华南文艺》,并负责参与创建广东作协,被选为副主席,出版了长篇小说《金沙洲》和《金水长流》;负责创办作协文学院。在“四人邦”横行时,化名李冰之发表《评浩然的〈西沙儿女〉》,引起全国强烈反响。1990年离休,副厅级待遇。1993年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聘为广东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
于 最(1937~ ),原名彭玉最。揭西人。中共党员。1955年参加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历任佛山公安支队政治处干事,广东警备区宣传处副处长,广州直属单位武装部副部长,《广州日报》副刊部副主任。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花蜂碧血情》,诗集《边防之鹰》、《露水晶晶的岁月》、《飘泊的诗魂》、《沾满夜露的恋歌》等。诗歌《边防之鹰》获广州军区文学创作一等奖。
小叶秀子(1964~ ),原名叶秀然。女。惠州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0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军医学校学员,空军医院医务人员,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专业作家。少校军衔。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爱情辫子》,诗集《火中舞者》,纪实文学《蓝天鏖战》、《虎啸九天》、《天下第一爆》、《霹雳惊天》等。诗集《纤纤的瘦》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第三十四届文艺奖,《纤纤的秀》和《纤纤的叶》均获1996年广东作协新人新作奖,诗集《生命组曲》获全国首届艾青杯文艺作品大赛一等奖,《情人是匹好马》获世界华人杯文艺作品大赛二等奖。
马 丁(1926~ ),原名马世豪。潮阳人。中共党员。1940年肄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学《诗联》丛刊编辑,《诗号角》、《大众诗歌》责任编辑,《华北海员》编辑,华北区海员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塘沽文联主席、宣传部副部长,天津作协秘书长。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海员之歌》,长诗《七月》、《反迫害进行曲》等。
马忆湘(1923~ ),女。土家族。湖南永顺人。中共党员。离休前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历任护士、宣传员、干事、指导员、关中地委抗习主任、主任科员、厂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儿童福利会理事、广东作协理事、部队团副政委、师副政委等职。1983年离休。1935年参加革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各一枚,获延安劳动模范、劳动英雄称号,并受奖章。1949年随军南下,曾在军中和地方任职。1958年在湖南军区从事文艺创作工作。1958年完成回忆录《在长征的道路上》。1959~1961年完成长篇小说《朝阳花》,被广州军区政治部颁发优秀作品奖。1961年调广州军区司令部第一通讯总站任副政委。曾发表《我跟红军过草地》。1978年调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局任副政委。1987年编写了《难忘的青少年时代》。
马以君(1942~ ),笔名崔驰。台山人。1965年华南师院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新会县,任中学语文教师。1973年调回顺德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1985年调到顺德县志办公室。1988年被评聘为副研究员。曾写过诗歌、散文、小说;后转向文艺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全面地研究了苏曼殊的生平和著作,出版了《燕子龛诗笺注》。编出了《黄节诗集》,在《明清诗文研究丛刊》、《中国近文学研究》、《新文学史料》等10多种刊物上刊出了一批文章。1982年与他人共同编选《苏曼殊集》。又单独编撰《苏曼殊年谱》、《苏曼殊文集》、《少石诗注》,均已出版。近年,对柳亚子有所研究,又应北京文物出版社之约,撰写《苏曼殊图录》。现任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理事,正主编《南社研究》丛辑。
马冰山(1920~ ),潮阳人。192O年生于柬埔寨,6岁时随外祖父回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搞宣传工作,并主编《岭东诗歌》报。1938年4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当年7月入党。1939年“抗大”毕业后,任八路军战地记者团第二组组长,随115师部队东进泰山西抗日前线。在冀鲁豫边区先后担任过《火线周报》等的编辑或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曾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广州市人民政府秘书厅第一副主任、广州市教育局长兼广州市教师业余进修学院院长等职。1980年调任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兼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从1984年起和全国出版社部分同志共同努力,成立中国南方图书公司,筹建广州图书大厦(未果)。1985年2月离休。参与创办《华夏诗报》、《现代人报》,曾任这两家报社社长。已出版的著作有诗词集《冰山草》。
马国亮(1908~2002),顺德人。民盟成员。历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编辑,《现代妇女》主编,香港《大地画报》总编,《广西日报》副刊编辑,新大地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前线日报》副刊编辑,香港《新生晚报》编辑,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编导室主任、总管理处秘书长等职。1929年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露露》,电影文学剧本《绮罗春梦》、《南来雁》、《神·鬼·人》,散文《昨夜之歌》、《给女人们》等。
马昌仪(1932~ ),女。广州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上世纪50年代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述成果主要有:专著《石与石神》(合作)、《鼠咬天开》、《中国灵魂信仰》、《中国神话学文论选粹》(上、下卷),选编《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论文《论民间口头传说中的关公及其信仰》、《〈玛纳斯〉与灵魂信仰》、《论茅盾的神话观》、《求索篇——钟敬文早期学术道路》,译著《民间文学工作者必读》、《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合译)、《苏联民间文艺学四十年》(合译)、《安徒生传》([苏]伊·穆拉维约著)、《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编选《中国神话故事》、《关公的传说》,选注及校勘《茅盾全集》,主编《中华民俗文丛》(合作)、《中国民间故事精品文库》(合作)等。
马 莉(1956~ ),女。湛江人。民盟成员。《南方周末报》主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举办过个人画展。其作品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打破了以往散文结构的客观性、封闭性、正统性及其明晰性,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时空观和美学趣味”。著有诗集《白手帕》、《杯子与手》、《马莉诗选》,散文集《爱是一件旧衣裳》、《夜间的事物》、《怀念的立场》、《温柔的坚守》和《语词的个人历史》等。作品被选入多种重要选本。散文集《怀念的立场》获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中杰英(1934~ ),梅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系,毕业后留校执教。1972年后在建筑行业任工程师,主持科研项目获科学大会奖。1979年转向文学创作,《罗浮山血泪祭》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灰色王国的黎明》获全国剧本奖。1980年任北京作协合同作家。1982年任中央实验话剧院编剧,上演《哥儿们折腾记》等剧目。出版有《中杰英小说选》、《中杰英剧本选》等。1995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话剧《北京大爷》,曾在世界华人戏剧节、香港和上海等处上演。1997年《山河交响乐》获夏衍电影文学奖。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和剧协。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
仇权邦(1943~ ),笔名仇岚。南海人。大专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曾任南海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由于家庭诸因素的影响,初中毕业后便决心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参加短期师训班后,被分配到粤北一个山村当教师,这时期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其后被调回家乡南海县,在财贸部门,从食品站卖鸡蛋、猪肉到财贸办公室当领导,较广泛地熟悉了社会生活,创作也大多是写经济题材的。初期多写饮食行业的事,如《顾大嫂办店》、《请到我们的饭店来》等,其中《请到我们的饭店来》曾获广州《花地》文学杂志首届金质奖(1984年)。1983年在《广州文艺》发表小说《冰冰》,获该刊“朝花奖”,并被改编为电视剧。此外也有一些小说曾在市、县评奖中获奖。1990年南海县文联为其编印了短篇小说集《在记忆的深潭中》。
仇智杰(1933~ ),女。番禺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第二、三、四、五届理事,广东省文联第二、三届委员,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理事。原广东文学院副院长。建国初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文学本科,上世纪50年代中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前身)第三期进修。其创作始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积极投身进步民主学生运动的同时,在广州《建国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批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散文、诗歌和杂文。建国后在文艺单位担任文学编辑、培训青年文艺干部及组织、领导创作等工作42年,从事专业性鲁迅研究工作3年,参与编撰出版《鲁迅与我们同在》等书3册。短篇小说《林七妹和何顺娣》获1952~1953年省群众文艺创作三等奖;报告文学《青春路》获1963年报告文学二等奖。已出版的个人专集有:短篇集《新雨催春》,中短篇小说集《留在记忆中的早晨》,长篇系列报告文学集《躁动的珠江》、《端州的崛起》,散文集《绚丽的莽原》等多种。不少作品被改编为话剧、戏曲、广播剧演出,被选编入全国及海外出版的20多部集子中。
凤 群(1955~ ),皖南泾县茂林人。当过知青。1982年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2年调来江门五邑大学工作至今。上世纪80年代就学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首届文学创作班,曾在《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作品》、《散文》、《电影文学》、《文艺争鸣》、《文艺评论》、《中国文学研究》、《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过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以及文学评论。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谜船》。现为中国写作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五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区达权(1946~ ),新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5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斗门一中,斗门县侨务办、对台办,县政协和珠海市侨务办。1966年起学习文艺创作,写过民歌、相声、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小说、杂文、散文诗。1992~1993年参加《人民文学》主办的作家班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曾在县、市、省报刊的副刊发表100多篇作品。1995年4月加入广东散文诗学会,同年7月加入珠海市作协,2002年加入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香港),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著有散文集《步行无价》、散文诗集《岁月之叹》等。《特区之歌》1983年获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评选三等奖,《美哉,白藤湖》1990年获广东对台宣传作品一等奖,《步行无价》1994年获中国散文诗学会等主办的全国征文二等奖,《秋之辉煌》1994年获《人民文学》当代新作评选二等奖,《犬之荣辱》、《从澳门“春耕团”说起》获《人民日报》杂文“金台奖”。
区荣光(1928~ ),中山人。广东剧协会员、广东民协会员、广州连环画研究会会员、广东广播电视学会广播剧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编辑。曾在梧州、香港、广州等地生活、工作。自1951年起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40年来一直从事广播文学编辑工作,逐步掌握演播艺术技巧。上世纪70年代,总结艺术经验,写成《怎样讲革命故事》一书出版。所编写的《东风十载话羊城》,获广东电台建国10周年专题评比一等奖,独编的广播剧《泪花曲》和与人合编的广播剧《特区姑娘》均获广东电台一等奖,导演的广播剧《壮志凌云》也获广东电台一等奖。1987年参与创办广东文艺台微型广播剧专栏《人间百态》。参与《周末》画报《乐叔和虾仔》专栏的艺术形象设计和文学脚本编写多期,曾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文学脚本二等奖。编写了《一个被偷走的孩子》、《古堡幽怨》等多部长篇连环画文学脚本。
孔令驹(1950~ ),南海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现任广州金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76年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广东作协。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西关人家》。报告文学《正在崛起的汽车王国》曾获广州文艺1989年朝花奖,短篇小说《铁观音》获第二届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红棉奖。
孔 良(1944~ ),上海人。大专学历。1980~2004年于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任专业编剧,现已退休。二级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0年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广东作协。有少儿小说《寻找胡马斯》(获广东省儿童文学一等奖)、《银幕内外姐弟情》,科幻小说《盗窃青春的贼》等,另有电影文学剧作《似水流年》、《天菩萨》、《烟雨情》等多部被拍摄成故事影片,其中《似水流年》1985年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并出版有同名电影剧作集。
孔献之(1947~ ),祖籍山东,生于上海。早年在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当过工人、教师、秘书、记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人物传略《核电风云录》、《王介福传奇》、《梅州剑魂》、《宝岛相思行》、《裂变无声》等19部,发表、拍摄并播出电视剧《乌蒙情》、《巨龙之光》等多部。曾任全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理事。先后游历过俄罗斯、德国、法国、奥地利、越南、泰国等近20个国家。多次荣获全国及省部级文学、新闻作品大奖,书画作品亦为港澳台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区或国家收藏。
尹兰河(1960~ ),女。笔名伊人。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从事教育、史志、宣传文化工作。现任惠州市惠城区文联主席。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著有诗集《因为有爱》,部分作品被收入文集并以配乐诗、情景舞蹈诗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抒情长诗《为了明天》获2001年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广电总局、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7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诗歌三等奖。出版史志论著3部,分别获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第二次学术成果著作类优秀奖和三等奖、广东省专业优秀科研成果奖。
尹立中(1959~ ),笔名蔡原宗。祖籍吉林。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6~1987年在空军服役,历任学员、技师、飞行官和参谋。转业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从事宣传、刑事审判工作。国家一级法官。1984年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发表及出版小说《青魂》、电影文学剧本《霓虹夜雨》、报告文学《走出驿道》等。
戈 仁(1939~ ),原名郭广仁,现用名郭亚鹏。河南人。1964年医学院本科医疗系毕业。1992年(53岁)毅然弃医从文,组建华夏龙人诗协会并任首届主席,创办《龙人诗报》并任主编。曾任《1991~1995年卷世界华文新诗总鉴》主编。其作品见诸于中国大陆及港、台、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100多种报刊和30余种诗文选集中。已写出21部诗文集,其中14部已出版。编著6部。长诗《血辙与回朔》、长篇小说《太阳的血》已付印。
戈 阳(1923~ ),原名许少超,笔名洛拉、可尼、戈平、戈阳、蓝牧、叶瑜。澄海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1935年参加革命,长期从事革命的文化艺术工作。1946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曾任该会文艺通讯部理事长等职。解放后历任省文联第一届组织组副组长、《华南青年报》总编辑、广州市记者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青年团华南团校副教育长、宣传部副部长,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新闻纪录片创作室、剧本编辑室、文学部、艺术中心副主任,广东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广东影协第一届常务理事。1984年后,任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常务理事、顾问。1937年始创作诗歌、散文,先后出版《血仇》、《寸心草》、《月亮河》、《漂泊的云霞》等,诗歌、传记和革命回忆录《永恒的怀念》、《历史的轨迹》、《烙印》等7部文集,编导《五一在广州》、《太阳河畔》、《雷州青年运河》、《丽日南天》等10多部电影纪录片。
戈 枫(1919~2000),原名郭良田,笔名柯夫、柯夏。祖籍河北省邯郸县。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1938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底去晋察冀边区支援地方工作。解放后,曾在广州任宣传部长、市委委员,并兼任机关报社社长、编委主任和党校校长;在省委任宣传部干事、机关报副刊主编、宣传部副部长;在中南局(武汉)任机关报《长江日报》编委、宣传部报刊处副处长、理论教育处长。也常给报纸写点短消息、小通讯,进而写点小故事和短篇小说。1951年出版《清脆的枪声》。1955年出版《鬼的故事》。此后,以“柯夫”为笔名,学写杂文。1956年出版杂文集《什么是进步的标志》。1959年出版《怎样做好工作——谈谈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1961年出版《烈火集》。曾停笔后恢复写杂文、随笔。
文 夕(1962~ ),女。江苏人。1983年毕业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1991年移居广东深圳,1993年从事文学创作,1995年出版处女作《野兰花》(上下册),1997年出版《罂粟花》,1998年出版《海棠花》,1998年再版《野兰花》,2001年出版《姐妹花》。已出长篇小说4部,共140万字。1995年加入深圳作协,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2000年加入中国作协。发表短篇小说《证明幸福》、散文《都市芙蓉》、纪实小说《我所认识的最精明的女人》、《多情的妓女》等数10篇。
文 冰(1960~ ),四川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起先后在学校、部队工作。1994年移居深圳,现为龙岗区某镇人武部部长,历任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2年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生命的原色》、长篇纪实文学《足球,疯狂的世界》、长篇小说《白夜》、《红月亮》。中篇报告文学《赤色土地多重变奏》、诗歌《天空下面是旷野》、《独白》先后获全国或全军优秀作品奖。1986年加入广东作协。
文 武(1964~ ),女。湖南长沙人。民革成员。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雅纪中学任教,1993年至今在珠海市卫生学校任教。1992年发表处女作,后来一度停止练笔, 1994年恢复写作,陆续发表作品,累计约80万字,主要是散文、随笔。著有《在时间上绣花》。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文桂槐(1956~ ),湖南宁乡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入伍,历任广州军区某部战士、书记、指导员、教务主任、干事,南方医院正处级政治协理员,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广东作协。一些论文被收入《当代管理艺术文集》、《中国军事文库》、《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大型文集。曾获国际和全国优秀论文特等、一等、二等奖多项,中央新闻单位和解放军总部好新闻、优秀报告文学、优秀电视专题、戏剧小品创作二、三等奖10多次。已出版《春风化雨》文集及《生命绿洲》等音像作品,主编《寻医问药指南》。
文 能(1958~ ),生于海南岛海口市。1975年高中毕业,下乡当知青3年。1978年入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1982年毕业并执教于海南教育学院。1985年考入华西师大攻读中国当代文学硕士学位。后在《花城》杂志任编辑。1985年始从事文学评论与研究,曾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多篇,主要有《踏着太平洋文明浪潮走来的珠江文学》、《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上》等。其中《踏着太平洋文明浪潮走来的珠江文学》曾获1987年广东省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优秀作品奖,并被收入《新时期广东文学评论选》。
文新国(1947~ ),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技术五级,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中国剧协、中国视协会员,广东剧协理事。作品共获全省、全军、全国、国际奖项32个。荣立三等功3次。名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1977年始创作多幕剧《峥嵘岁月》。曾发表小说、散文、歌词、评论、诗歌多篇,个人著作6部。曾作多幕剧11部,广播剧5部,电视剧100多部集。作品《李向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金星一等奖,《冼夫人》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一等奖,《巴人》获第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评论奖,《和平年代》(编剧之一)获多项大奖。
方小宁(1953~ ),女。笔名宁小方、静观。广州人。中文、日文双科大专,法学本科学历。记者,编审。中国作协会员,冰心研究会会员。参加创办《共鸣》杂志,现任副总编,自1986年以来,采写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化科学等领域的人物巴金、夏衍、萧乾、启功、季羡林、黄秋耘等70余位,作品为海内外刊物转载,并获全国、省、市新闻奖、作品奖、编辑奖等10余项。已出版人物散文集2本:《心痕梦痕》和《百年风铃——与世纪老人聊天》。2003年,受李敏委托,采写出版了《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2004年12月出版《天行健——写意吕正操》。
方 亢(1926~ ),原名方士谦、方允中,笔名忆新。中山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1945年始从事新闻工作,解放后历任《羊城晚报》副总编、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西藏日报》副总编、广东电视台副台长、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曾兼任太平洋影音公司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社长等职。离休后曾任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广东省新闻学会代会长。学术上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广播电视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其中《试论岭南广播电视改革》(与余统浩合作)获1988年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广播电视两种传播模式初探》获1990年广东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广播电视文化浅论》获二等奖。
方 舟(1966~ ),原名周柏。湖南人。中共党员。1987年大学本科毕业。1990年从南昌调入东莞工作。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和报纸副刊编辑工作,先后任副社长、主编。二级作家,文化馆员。大学求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东莞市作协副秘书长。先后在《诗刊》、《百花洲》、《作品》、《星星诗刊》等海内外7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400余篇。已出版的著作有:诗集《旅人》、《视线》、《一片汪洋》、《海边的心跳》、《物质时代的低吟》等5部,散文随笔集《倾听南方》1部。作品和作品集曾获《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龙文化金奖、首届中国当代诗人节屈原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第11届广东省新人新作提名奖等30余个奖项。2003年和朋友主持《海平面诗刊》论坛和民间诗报《行吟诗人》。
方明瑞(1927~ ),台山人。曾在辽宁省沉阳市创作中心函授毕业。1950年参加民兵,任副队长。1952年任小乡文书,兼《粤西报》通讯员,1957年因病辞职。1986年始发表文章和诗。改革开放后,参加珠海特区建设。著有长篇小说《南天恨海》、《特区梦》,均获台山市黄浩川特等奖、江门市三等奖。1998年获台山市优秀作者奖,2004年获台山市优秀作家奖。现为江门市作协会员,广东省归侨作联会会员,广东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台山诗词学会会员,台山市文艺评论协会会员。
方 亮(1949~ ),籍贯中山。中共党员。副编审职称。1968赴海南岛当知青6年,之后就读于广州市文艺中专,后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历任广州市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广州文艺》编辑部编辑、副主编,广州市文联副秘书长,《星报》副总编。现任广东作协副秘书长、创作研究部主任。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为主。作品曾分获“《广州文艺》短篇小说征文奖”一、二、三等奖,“《广州文艺》朝花奖”,“广州市文艺红棉奖”,“广州市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评奖活动”二等奖,“首届《花城》文学奖”,“第六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等多个奖项。
方 斌(1946~ ),笔名子悟。普宁人。九三学社成员。大专学历。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广东书协创作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港澳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书协副主席。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专职副主席。1969年始发表散文、诗歌及论文。1996年加入广东作协。曾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一类论文奖,国际优秀论文金奖,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已出版《方斌书法集》、《方斌草书长卷》、《方斌书法专辑》,杂文随笔集《南窗偶记》。
木子红(1968~ ),女。原名李洪。湖南郴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会计师,惠州大亚湾某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参加过'93中国现代诗创作年会及'94广东青年诗会,诗作入选《广东青年诗选》等。作品有中篇小说集《最后底线》、散文集《万叶千声》。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2003年任《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已出版小说《我是你的病人》、《找呀找呀找呀找》、《阴生植物的万叶千声》等,诗歌《水往高处》、《玻璃、水和镜子》、《空调》等,散文《长大后我来喂你》、《敏感和迟钝》、《爱情表达式》等。
木之青(1927~1989),笔名半林。河北乐亭人。解放前当过演员、小学教师,1948年参加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从部队转业,长期在广州从事文教工作。曾任中学校长、广州市教育局宣传部部长、广州教育学院副院长、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支书,兼任广州教育杂志主编(副编审)。自小喜爱文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过不少教育论文,还写点散文和诗词。曾创办《教育与进修》、《教育信息报》,并任主编。80年代发表大量散文、杂文、诗词。后任广州市作协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广东鲁迅研究学会会员、广州诗社成员。1984年与王钊宇编注《爱国诗华》。1988年出版散文集《“人”的漫谈》。曾获1985年度《羊城晚报》“花地”佳作奖。还写有大量诗词、文章尚未发表,其好友已代收集、整理,决定出版《木之青诗文选》。
牛正武 (1936~ ),河南洛阳人。中共党员。新华社高级记者。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秋随新闻专业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学院任教。1964年调入新华社,历任吉林分社、广东分社副社长,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1996年退休后,受聘任《炎黄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至1998年。自幼受河洛文化熏陶,爱好文艺,喜欢写作。中学时代即发表作品。近20多年来,一面从事新闻工作,一面进行文艺创作。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时全程跟随采访,当年写作出版了纪实文学《邓小平南巡纪实》。此书在广东省开展的“百书育英才”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图书之一。已出版的著作还有散文特写集《南北东西总是春》。
韶文景(1936~ ),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5岁入伍当兵,8年后转业到雷州半岛。上世纪60年代初以后,一直在湛、琼农垦系统从事专业文艺工作,先当演员(60年代)、后搞创作(70年代)。曾在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宣传队和湛江农垦文工团任编导。20年来创作了话剧、歌剧、小演唱、曲艺、歌词等作品一批,供文工团演出。也在报刊发表一些报告文学、诗歌和歌曲作品。系广东作协、湛江剧协会员。80年代调离文艺岗位后,一直从事宣传、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退休前任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纪委书记。通过自学考试,1989年获中文大专毕业证书。
樊国平(1952~ ),从戎17年,当过战士、班长、政治指导员、新闻干事、解放军福州前线电台记者,搞过对台宣传和情报工作。转业地方后,干公安,搞行政监察工作。业余写过武侠小说、历史小说、广播剧,其中有长篇小说《金陵残影》(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广播剧《夙愿》(中央电台1984年8月播发)等。
潘小平(1959~ ),笔名景浩等。河源人。中共党员。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生。曾当过下乡知青、工厂工人、文艺创作员。曾任河源县和惠州市委新闻秘书,惠州某企业总经理。现为《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东江记者站站长。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发表新闻作品一批。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累计发表作品近30万字。已出版作品集《闪光之路》。
潘小娴(1968~ ),女。壮族。连南人。毕业于广东民族学院中文系。现任广州《信息时报》副刊编辑。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和诗歌创作,系《钱江晚报》(杭州)、《生活新报》(昆明)、《大众生活》(哈尔滨)等报纸、杂志的专栏作家。已出版专著《会飞的蒲公英》(广东人民出版社),合集《她们》(中国青年出版社)、《旧梦重温》(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多部。
潘公才(1936~ ),新丰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52年参加工作。长期在清远市任职。当过中小学教师、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县文化馆干事,受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厅奖励。1959年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广东作协。作品主要是儿童文学。已出版儿童诗集《小太阳》、《小青蛙上月亮》。《小青蛙上月亮》曾获广东省第五届儿童文学三等奖和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奖。一些作品曾被收进省编语文教材和儿童读物选集。
潘亚暾(1931~ ),福建南安人。大学学历。教授。青年时代参加学运,被迫赴港读大学。1950年由港转穗,先后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和中山大学。1980年奉调暨南大学任教,兼暨大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文学史》(获国家图书奖)、《台港文学导论》(高校教材)、《海外华文文学现状》等30多部。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系七、八、九届中国致公党中委。曾在港创建国际儒商学会,编著《儒商学》等8本《儒商文丛》。1995年退休,翌年定居香港,倡导儒商和儒商文学,力促世华文运,弘扬中华文化,四出交流讲学,在海内外300多家报刊发表1000多万字的各体文章,正在整理出版。
潘 伟(1955~ ),连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清远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1986年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广东作协。主要作品有: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专栏《民间一瞥》(《清远日报》副刊图文专栏,每周一期,至今已刊发200多期),散文集《故乡这方土》,长篇纪实文学《大路歌》、《走出“寒极”》,短篇小说《门楼》。散文《循规矩蹈方圆》、《祖石》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优秀奖,散文《春之歌》、《程门立雪八载长》、《欧洲短信息》获广东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
潘庆能(1952~ ),广州人。大专毕业。1965~1968年在广州市一中读书。1968~1972年当知青。1972年起在《广州日报》社历任记者、主任记者、副刊部长篇作品连载编辑。1978~1982年在广州市业余大学文学专业学习。 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1994年参加广东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代表大会。2002年参加广东作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1991年与别人合作发表了2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百万巨鲸——全国最大女性贪污案纪实》,被全国十几家报刊转载,广州电台连播,广州电视台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
潘佛章(1917~ ),兴宁县人。中共党员。编审。早年曾参加学生爱国救亡活动。1940年被捕,出狱后回乡教小学。半年后去在桂林、北平求学。一年后转至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在广西中学任教,在《柳州日报》工作。日本投降后,即回中山大学续读至毕业,又在文化大学研究部研究美学一年。1938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参加司马文森等于广州组织的“文艺通讯站”。1956~1961年在《广州日报》工作,写的诗词更多。1981年创办并主编《诗词集刊》,出版了34集。撰有《诗词便读》、《诗词写作入门》、《诗词韵合编》等,合为《诗词读写》一书。曾在澳门、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报刊发表其诗词作品。
潘健生(1952~ ),广州人。大学学历。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当过船厂钳工,读过大学中文系,干过报纸主编,现任某电台总监。1980年始发表诗歌。曾在《诗刊》、《花城》、《创世纪》、《羊城晚报》、《作品》、《华夏诗报》等刊物发表作品一批。有作品入选《中国朦胧诗纯诗多解辞典》、《过目不忘》等。已出版诗集《心的旅程》(1992年,花城出版社)、《回眸》(1993年,漓江出版社)、《潘健生诗选》(1998年,作家出版社)。《心的旅程》、《潘健生诗选》分别获广东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奖、第三届广州文艺奖。组织并监制过20多种广播文艺作品。策划、监制连续广播剧《大江沉重》、广播文学节目《诗人之怒》,并获省及国家级广播剧、广播文艺一等奖。
潘智彪(1952~ ),湛江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副教授。广东美学学会副会长、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86~1988年在广东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所撰论文《论审美的心理距离》获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广东省第一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喜剧心理学》获广东省优秀科学专著二等奖、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图书三等奖、中南六省区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广东省高教厅首届社科三等奖。另出版有专著《审美社会学》、《高剑父传》,译著《笑的心理学》、《实验审美心理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潘翠菁(1934~ ),女。南海人。研究生学历。教授。1953年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58年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59~1963年在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1973年调至中山大学,长期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大年度教学优秀奖。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发表专著《西方文论辨析》(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马列文论辨析》(中大优秀教材奖)、《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译著《别德内依诗作选译》等,撰有论文《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原则——评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台湾省作家——钟理和》等。
颜 石(1943~ ),原名世信、颜实,笔名岩石等。山东荣成人。大专学历。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医务工作者。曾任《安钢报》、《西江日报》副刊编辑、主编、编委、副主任,《西江诗词》报新诗主编,北京国风文学社社长、《新国风》诗刊副主编、《中国诗》摄影诗刊名誉社长。系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特约编审,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原常务理事。1986年加入河南作协,后转入广东作协。1993年加入中国作协。已出版散文集《星城》,诗集《玫瑰城》、《希望城》、《东方盛典》、《颜石短诗选》、《雪莲花》等。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本。有作品获国家级、省级铜奖,一、二、三等奖,国际龙文化金奖。曾被评为市级优秀记者。
颜 烈(1944~ ),原名张源(元)烈,笔名史虹、游刃。汕头人。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8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1961年应征入伍,1968年起历任汕头电化厂工人,汕头市总工会宣教部干事,《汕头工人报》副总编辑,《汕头特区晚报》文艺副刊部主任。系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汕头市作协副主席。1973年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文集《生命的开花》、《金谷鸣蝉》,诗集《相思叶》、《珍珠情》、《蝴蝶梦》、《爱之旅》等。散文《山外看山》获1993年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杂文《桥之断喝》获1995年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诗歌《汕头,满弦之弓》、文艺评论《一方水土一方诗》分别于1996年、1997年获广东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
黎少雅(1960~ ),笔名野藜、韶桠、向南山等。珠海人。致公党员。高级讲师。1979~1981年在中山师范读书。1981~1997年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中学任教。1985~1990年完成自考,获中文大学本科毕业文凭。1997年至今在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系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广东作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珠海市作协理事。1976年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文学评论等100多万字。获各种奖项30多个,如第三届“繁荣杯”散文诗大赛优秀奖等。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失血的教坛》,散文集《月夜·辘艇·水乡》,长篇历史小说《先祖刘邦》上卷《浴血朝阳》等。
黎华强(1961~ ),笔名梨人。化州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毕业。1985年始在《茂名日报》社工作,曾先后任文艺编辑,政文部副主任、主任。现为《茂名日报》副总编辑。1982年始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1994年任广东省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多年来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等3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近300篇(首),有作品被《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等选刊转载,20多篇作品被全国各地出版社编进《中国散文诗大系(广东卷)》、《广东散文诗》等10多种文学作品选集。散文《小山妹》获中国首届微型文学作品大展三等奖,诗歌《我是瓷土》获“工源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1992年出版散文诗集《吻痕》。
黎江晓(1946~ ),广西南宁人。中共党员。专业作家。1967年毕业于广西师院外语系。1979年加入广西作协。1981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深造。1989年调深圳市委宣传部工作。现为深圳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曾任剧团编剧、大学中文系教师、深圳市影视创作研究会会长。40年来,发表和上演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学术论文和戏剧作品主要有《桂花飘香的时候》、《走近香格里拉》、《爱从这里走眯》、《花儿红、草儿青》、《诗歌意象化初探》、《快马加鞭》等。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有《生在香港》、《寻找幸福的女人们》、《热爱》、《热血》等。曾参加大学中文系《写作》课教材的编写,负责小说、诗歌、戏剧部分,获全国优秀社科成果奖。
黎启天(1975~ ),笔名合湾。信宜人。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至今在东莞市厚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曾任地方报纸编辑、记者。1995年始有诗歌和随笔等作品发表在多种刊物上。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黎志扬(1966~ ),无固定笔名。罗定人。1985年考上西南交大,读机械本科。1987年底弃学从文,辍学回乡躬耕。1989年底出门打工,足迹遍及珠三角,从事过多种职业。1986年始发表漫画。1991年发表中篇处女作。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约200万字,分乡土、打工、传奇三大系列。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其文图作品在网上传播,目前拥有2个文学网站——“打工文学联网”、“席阳文图工作室”。
黎国光(1947~ ),笔名珊瑚。顺德人。中共党员。1968年参军。1984年转业到汕头特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1993年调汕头市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1997年至今,先后任汕头市政府驻青岛办事处副主任,汕头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上世纪80年代始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杂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200多篇,近30万字。1990年加入汕头特区作协,被选为理事。参与汕头特区文学作品集《太阳风》的选编工作。1992年加入汕头作协。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诗歌散文集《万和弦的短笛》、诗集《金谷梦》。
黎俊生 (1940~ ),廉江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毕业。原湛江市麻章区教育局长,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学,湛江市民协副主席,广东作协、中国民协会员。1965年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约400篇。2004年评为二级作家。已出版散文集《神奇的明镜》,小说集《美男儿》、《三腿鸡》,新故事集《弄假成真》等。其中小说集《美男儿》获文化部设立的少儿文化艺术“蒲公英奖”,小说《特号肚》、散文《尊师号》等多篇获广东作协、《中国教育报》、《中国校园文学》作品奖,新故事多篇获中国新故事学会、省文化厅作品奖。
黎珍宇(1956~ ),深圳人。一级作家。深圳大学国际文化传播系研究生。当过医务工作者、市政府机关干部、新闻记者。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系广东省文学院客座院士。现任深圳市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再见,船长》、《生命的湖》、《界河儿女》、等7部,中短篇小说《你我相逢在香港》、《老情》等30多部(篇),诗集《女性的发现》,小说集《女子公寓》、《这里没有红灯区》,长篇报告文学《种金花》等,400多万字。1993年获“广东省中青年作家潜心创作优秀者”奖。近10年来长期在特区大型国企挂职体验生活。中篇小说《女子公寓》获1989年“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中篇小说《你我相逢在香港》获1990年《广州文艺》朝花文学奖,此外,还有中篇小说选集《女子公寓》、中篇小说《再会香江》、《人是故人、《咸水淡水》,长篇小说《无土流浪》等,也分别获不同的奖项。
黎基卓(1938~ ),广州人。196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湖南,1985年调回广州。先后在大专院校、文化部门、出版社任教和当编辑。1990年调入广东作协,主要工作是替广东作家编辑出版选萃本。其中责编《岭南文学百家》丛书三辑,共33种。大学时开始发表习作。尝试过散文、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等体裁的写作。有散文诗《华发》被收入《广东散文诗选》,特写《秦牧和他的妻子》先后被《羊城晚报》等报刊刊载,报告文学《他架起通往理想的金桥》和《追求卓越的蓝带人》(合作)被收入北京和广州的两种报告文学集。退休后主要从事石文化的研究,对雨花石尤有鉴赏和研究心得,被南京雨花石文化研究所聘为特邀研究员。
薛广明(1963~ ),笔名子高、子洋。五华人。生于昆明,在广东读书和参加工作。曾做过临床检验师、医院办公室主任。大专学历。现为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助理、政工师。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曾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主要是新诗和短篇小说,已有百余篇(首)。多篇诗作被收入各类选集。其中长诗《寻找橄榄树》曾获1996年深圳市“第二届特区文学奖”。
薛 汕(1915~1999),原名黄谷隆,笔名雷宁。潮州人。1934年肄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国学系。1934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震旦大学教授,北京市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修科教授,中国曲艺出版社编审,中国俗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长,北京东方文化馆馆长,《新诗歌》杂志社社长。1931年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编撰歌谣集《金沙江上情歌》、《愤怒的谣》、《岭南谣》、《苗歌》、《北京的歌谣》,散文集《贫穷的一夜》、《雁从塞北来》,小说集《前夜》、《澎湃》、《霜花》、《和尚舍》、《一只耳朵》、《三春梦》、《三刻拍案惊奇》,理论集《文艺街头》、《工人文艺写作漫谈》、《书曲散记》,纪实文学《与蒋经国相处的日子》等29部。
霍冠荣(1948~ ),佛山人。中共党员。广州市业余大学文艺班毕业。1968年在广州五中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8年,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作品有短篇小说《废话协会传奇》等10篇,散文《钢笔情》等18篇,已结集为小说散文集《喜福来》,将为中英文对照出版,已播出的广播剧《各显其能》等11部,还有报告文学、评论等,共30多万字。现正写长篇小说《山水情谊》。
戴木胜(1941~ ),笔名龙城。龙川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编审。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理事,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湖南、广东工作。1981年调任《深圳特区报》总编室副主任、副刊部主任。1987年调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特区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1988年加入广东作协。1966年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望深圳望香港》、《衣上墨痕》,长篇报告文学《锦乡皇岗》。
戴汉辉(1946~ ),五华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治系。现为广东作协会员。曾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干事,电白县人武部政委、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南山区人武部部长、政委、党委书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现任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已著有《身边的雷锋》、《学法与用法》等8部专著,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3000多篇文章,其中《新兴的旅游区——虎头山》等3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有40多个文艺节目在省以上单位获奖。最近编写有8集电视连续剧《下岗之前》。
戴胜德(1944~ ),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一级作家。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广州文冲船厂工人、广东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州美术馆第三届馆聘画家。著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电视剧本等10余部。在多家报刊发表画作约100幅。写作之暇,喜研读禅学、易经,习武术。
戴镏龄(l913~1998),江苏人。教授。早年留学英国获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39年二战爆发后回国。曾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广州外语学院等高校任教,曾当校务委员、系主任。晚年仍在中山大学外语系为研究生授课。上世纪50年代先后加入广东作协、中国作协。曾参予发起筹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等。抗战期间在各地报刊发表散文、译作、文评等,有些篇章被记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已出版的主要译著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译自英语)、《乌托邦》(自英语转译)、《文学史纲》(自俄语译出)、《近代英美文选》(合编)。已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近代英国传记简洁风格》、《谈奈希的〈春天〉》、《英国文艺批评史中的唯物论观点传统》、《〈新圣经〉的翻译及其经验》、《关于邓肯这个人物的探讨》等。
鞠 英(1957~ ),女。笔名樱子、伊娃、伊湄、天湄等。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编审。大学毕业分配至花城出版社诗歌编辑室任编辑、副主任。1990年被评为广东省新闻出版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直系统青年优秀知识分子、优秀党员。1983年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已出版诗集《青吻》、《红色鸡尾酒》、《初荷》,诗歌评论集《汪国真爱情诗精品赏析》,散文集《婚姻的雨季》、《身边之道》,曾获1991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鞠 激(1957~ ),笔名伊宁、西蒙等。江苏如皋人。新闻编辑。1983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0年春于《广州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陨星吟》。1992年加入广州市作协,并被选为理事。系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有抒情诗集《雪儿》、《朗照天涯》获省第九届新人新作奖提名,散文《雨思》获省第二届秦牧散文奖提名奖,诗歌《春水》获《星星》“新苗诗苑奖”,组诗《虎门观雨》获广州市文学 “红棉奖”。诗歌《酒》在“中山港怀”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首奖。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人》、《文学世界》等海内外大型刊物,迄今已发表上百万字。拟出版诗集《火娘》及小说集《风雨同舟》。曾主编《广东侨报》“国风”文学版。现执教于广东省华侨中等专业学校。
魏伟新(1962~ ),海丰人。中共党员。广东省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社研究处代处长、《广东经济》杂志社副主编、副社长。著有长篇小说《黄汉宗传奇》、《牛踏外传》、《遮浪南海观世音传说》等,民间文艺《流传笑话、顺口溜趣编》等,杂文《魏伟新杂文集》等。发表各类论文数百篇,近200万字。系中国民协、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全国性协会会员。
魏 勋(1967~ ),湖南岳阳人。政工师。大学学历。曾从事过人事、文员、编辑工作。系省诗歌学会会员。已出版诗集《岸的诱惑》、《耳背上的阳光》,作有长篇小说《叛逆》,并在《诗刊》、《作品》、《羊城晚报》等报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10篇。
魏家国(1933~ ),安徽和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过西语系副主任。系中国作协、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广东散文诗学会、国际日耳曼语言文学学会会员,广东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多次应邀赴汉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地研究文学及交流学术。参加过在德国,日本和加拿大举办的“国际日耳曼语言文学代表大会”。译作有《诗与真》、《歌德诗选》、《海涅诗选》、《茨威格短篇小说》等,著作有《不惑诗草》、《域外吟踪》、《漫漫人生路》、《萍踪絮语》、《霜叶诗集》、《一个金秋的梦》、《唱晚集》、《德国文学丛谈》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星岛日报》“星加情”版专栏作者。
魏 琦(1957~ ),笔名豫子。河南邓洲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深圳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系深圳市作协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1999年加入广东作协。1986年始发表作品。已先后在《散文选刊》、《散文》、《文汇报》、《文艺报》等40多家报刊发表诗、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随笔、文学评论等。作品获奖15次。著有散文诗集《荆路拾锦》、散文随笔集《阳光下的履痕》。1980~1990年在江西省上饶市第七、第四中学任教。1990~1994年在深圳市龙岗区葵涌中学、横岗中学任教。1994~1996年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报》社工作。1996~2001年在深圳市龙岗区总工会工作。2001年以后在深圳市委党校工作。
魏 微(1970~ ),女,生于江苏淮安。一级作家。曾任《啄木鸟》杂志编辑、江苏省作协理事。2005年1月调入《作品》杂志任编辑。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写随笔散文。其中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3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化妆》获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2003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杯文学奖”;此外,还获得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2005年度“团中央文化新人提名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译有英、法、日等多国文字。
魏影秋(1954~ ),女。潮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70年到海南农垦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阅读大量文学书籍。1978年回城到汕头公元感光公司教育科工作。1979~1983年在汕头市业余大学攻读中文专业。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三蓬叶》及一些诗歌、散文。1995年报告文学《月下金凤花叙事曲》获广东省首届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优秀奖。1989年报告文学《崛起的时空立交桥》获汕头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文艺一等奖。1999年《三蓬叶》一书在汕头市获年度伟南文学“桑梓奖”。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瞿 琮(1944~ ),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广州军区政治部一级编剧。解放军文职将军。1962年8月入伍,同年开始文学创作。198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已出版长篇人物传记《霍英东传》及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文艺理论集诗集等共40余部。1999~2002年出版《瞿琮文集》8卷,创作歌词《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亮走,我也走》等千余首。有作品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材、“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作品经典”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钟奖、金鹰奖、鲁迅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等300多个奖项。系中国作协会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给有特殊贡献专家的“政府津贴”。
藏书国(1958~ ),笔名由庚。黑龙江密山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一级警督。现就职于惠州公安局。系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邀研究员等。1980年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著有诗集《金盾诗情》、《岁在戊寅》,报告文学《光荣与屈辱》、《揽东方风情,育世纪英才》等。曾组织、策划、摄制电视连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担任文学编辑及主题歌词创作者,获“惠州文学创作奖”。有诗作《相送》、《坝》、《闲来聊诗》、《登楼望湖》、《警察素描》等分别获不同奖项。有作品被收入《当代作家文粹》、《当代诗歌散文精选》等多种选本。
蔡女良(1938~ ),女。笔名阿良。中山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1953年从美国回国,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员、教师。后在广东从事教育、翻译工作,任花城出版社译文室主任。1980年始发表作品。译著有小说《千金姑娘》([美]林露德原著),《儿子和情人》([英]劳伦斯原著),《法国中尉的女人》([英]福尔斯原著)等。
蔡少尤(1955~ )阳春人。中级作家。先后在电白师范学校文史班、原中央石化部干校理论班、中山大学中文系函授班和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曾任阳春县委对台湾工作办干事,江门市文联《江门文艺》副主编。1976年始在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广东民协。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至今已发表诗歌、散文、故事、随笔、小说等近100万字。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报告文学创作,有作品《改革者之歌》、《风正一帆悬》等30多篇。另有传奇小说《陈宜禧传》、《绿野名人黎兴尤》、评论专著《王者之尊——评毛泽东和蒋介石》等。有作品多次在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蔡东士(1947~ ),原名蔡宗士。潮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主任记者。1969年6月参加工作。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1967年毕业于潮阳县高级中学。1969年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曾任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1973年调入湛江农垦局宣传科。1977年参加高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任广东省学联主席、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广州海珠区七届人大代表。1981年加入广东作协。大学毕业后到新华社广东分社任记者。1984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85年后任采编室副主任、广东省新闻记者协会理事。1987年后调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3年后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1996年后任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98年后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2003年6月后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2年出版新闻文学作品集《寸草心》。系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八、九届省委委员和第十届省人大代表。
蔡玉明(1954~ ),女。广州人。历任广东作协秘书长、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编委会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社长、党委书记。18岁起当教师,并开始创作儿童故事。从教师到教育局到广东作协办《少男少女》杂志,与孩子有不解之缘,努力为孩子们而写。早年写校园报告文学,曾获一些奖项。出版过一本《创造新的明天》报告文学小集,一篇报告文学获省新人新作奖,另一篇散文《终极之爱》获北京文学散文二等奖。有作品被《读者》等杂志选载。曾自云“一切在变,唯有文学梦未变”。
蔡多文(1951~ ),湖南常德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少将军衔。是近年来较为活跃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军旅散文作家。1969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干事、教导员、大队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驻香港部队副政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散文集《逆境中的人生之路》、《掩卷遐思》、《游目抒怀》、《乡情如歌》等。不少文章在军内外获奖,有些文章被收入各种选集。
蔡廷神(1963~ ),笔名蔡宛神。汕尾人。大专学历。1994~1997年在《红海潮》、《汕尾文艺》任编辑、广告公司经理。1997~2003年在《现代老区报》社任总编辑、社长。2003年至今在华南师大开放学院学习。已出版诗集《春梦》。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蔡 旭(1946~ ),笔名许才、菜须。电白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广西平桂矿务局高中教师,广西平桂矿务局工会宣传部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调研室副主任,《广西工人报》、《海口晚报》副总编,海口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海口晚报》总编辑。系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口市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海南省政协委员。1965年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爱之舟》(合作)、《阳光与花朵》、《烟火人间》、《抚摸世界》、《椰城思绪》、《在我心中散步》、《敞开心扉》、《椰岛踏歌行》,儿童散文诗集《童心与父心》,杂文及散文诗集《淡淡有味》、《微笑是最好的美容》,短论集《小发议论》、《绿茵小语》,散文集《天伦小乐》等。
蔡运桂(1939~ )笔名陆士。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华南师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89年10月调任广东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1994年任党组书记、副主席至2002年退休。自1955年在《广东文艺》发表处女作《渔民谈宪法》以来,在各地报刊共发表文学理论批评文章150多篇,散文、杂文120多篇,诗歌30多首。其中《使文学反映生活本质问题》(1981)获广东作协主办的“广东首届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理论集,《时代·人民·文学》(2001)获省文联主办的“2001年广东文学评论评奖”三等奖,被收入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编的《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卷》。已出版论文集《文学问题争鸣集》(1982),文艺心理专著《艺术情感学》(1989),论文集《文学探索与争鸣》(1992),《艺术情感学》修改本《艺术情感探秘》(2001),散文集《心灵之旅》、评论集《我的文学陋见》。
蔡宗周(1944~ )笔名钟奏。江西金溪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二级文学家。曾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处长。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2年加入中国作协。现系广东作协理事,广州作协理事,世界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华夏诗报》副总编,《中国铁路文艺》副主编。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以诗歌、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千余篇,200余万字。曾10余次获省、市、部级文学奖。有作品被收入50余种诗选、文选和中小学课外阅读教材。已出版诗集《微笑的城》、《相思梦》、《迷人的远方》、《人生旋律》、《品尝岁月》、《绿风》、《蔡宗周短诗选》、《台湾诗派》,散文诗集《五彩的花束》、《丝路花雨》、《特区风景线》、《二重奏》,散文集《感悟山水》、《都市闲话》、《人间温情》,报告文学集《天涯海角的呼唤》,歌词集《我愿是一棵椰子树》等20种。
蔡泽民(1940~ ),潮州人。中共党员。现任潮州市文联副秘书长。1963年从部队复员在潮州市文化馆工作。198O年调潮州市文联。主要编辑地方文学刊物《潮州文艺》、《韩江》和从事散文创作、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曾创作了20多万字的散文,搜集整理和主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民间文学,此外还编写了电视民俗片,发行于东南亚多国。民俗散文《潮州风情录》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艺三等奖。主编《仙佛造桥》获广东省国庆40周年优秀作品评比纪念奖。主编《潮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机构所颁纪念奖。《潮州人过春节》获汕头市对外影视片评比一等奖。系广东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理事。主要著作有独幕话剧《复员归来》,散文《信念》、《瑰宝》、《潮州开元寺记游》等,电视民俗片《潮州人过春节》等。
蔡育川(1954~ ),海南万宁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0年12月参军,历任军职至团政委。1996年10月转业到《珠海特区报》社,任社委、纪律书记、工会主席。1996年加入广东作协。1995年出版专著《蜂影集》。2003年1月由澳门科教文出版社出版《蔡育川文集》。有作品曾获《解放军报》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广东新闻优秀题目奖、珠海歌曲大赛一等奖。
蔡茂松(1930~ )广州人。湛江师范学院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曾任广东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学会理事。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创作与研究。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歌词、小歌剧、歌曲、散文、小说。也有把英、法文翻译为中文的译作。学术著作有《世界文学发展纲要》、《比较神话学》、《英语诗诗法撷要》(原著为哈佛大学教材中译本)等16本(包括与人合作部份)。
蔡贤盛(1941~ ),笔名广澄、朝山。澄海人。大学毕业,主任记者。现任广东电视台新闻部主任。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主动要求进藏。在《西藏报》社任记者、编辑。并开始文艺创作。出版著作《西藏见闻》。198O年秋被借调到上海编写《西藏》巨型画册的文章和解说词。1981年后创作散文游记《拉萨揽胜》。1983年加入广东作协。1986年始转写电视理论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研究》、广播电视部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广东的《岭南视听研究》。
蔡述彪(1952~ ),汕头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在职研究生学历。1970~1979年任汕头市四中教员、副校长。1979~1993年任中共汕头市委党校理论教员、科长、副校长。1993~1999年任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工作。1999年至今任汕头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有作品在《潮声》杂志、《汕头日报》上发表。已出版文集《转型的理论思考》、《与生活对话》。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蔡金才(1940~ ),汕头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历任潮阳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创作员、潮阳县文化馆副馆长、潮阳市文联主席。曾主编《潮阳文艺》(1970~1985)、《潮阳民间故事》等书刊。1957年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有散文《海上的笛声》在《人民日报》发表,《月夜琴声》在《南方日报》发表后被收入《广东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文选》,《父亲的歌声》在《散文》月刊发表后被东北师大出版社选入《中学生楷模作文》。已出版散文集《杨梅集》、《又是一年春草绿》、《江山漫说潮阳好》。有作品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征文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系汕头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潮阳市第一、二届政协常委。
蔡 庭(1939~ ),笔名雷雨声。雷州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副研究员。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雷州市一中教师,雷州市北和、调风、南兴中学校长及党支部书记,雷州市市志办主任,《海康县志》、《雷州文学》主编,雷州作协主席。1958年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1998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报告文学《雷州风流》、《南国校园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酿蜜新星》,纪实文学集《历史从雷州流过》。报告文学《吉祥鸟翩翩飞来》获广东省保险征文一等奖,《红土地,走向绿山碧海》获广东省“粤海风流”征文优秀奖,《珍珠港》获广东省南国金秋征文优秀奖,《中国有个珍珠村》获广东省改革开放礼赞征文优秀奖,《醒来的雷州》获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雷州风流》获当代文学研讨会一等奖,《南国校园之歌》获1997年《文艺报》文学创作研讨会一等奖。
蔡洪声(1940~2004)笔名洪声。汕头人。大学学历。研究员。幼年随家迁居梅州。初中时因受客家山歌熏陶而喜欢文学。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此后曾在中国作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潮汕恋人》,中篇小说《此情绵绵无尽期》,小说集《今晚他没有舞伴》、《情缘》,诗集《故乡的白玉兰》,传记文学《事业与爱情》,电影剧本《影坛悲恋》,评论著作《蔡楚生的创作道路》、《台港电影与影星》、《香港电影八十年》等。
蔡祖英(1949~ ),湖北浠水人。二级作家。高中毕业后下乡八载,其间当民办教师3年。1979年回城后执教于中学8年,其间入黄冈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2年。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5年调县文化局专职创作。1986年加入湖北作协、湖北剧协(1998年转会籍至广东)。1987年加入湖北省影视家协会。1992年南下广东,浮沉商海。1995年任报刊编辑。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电视剧本、杂文随笔、文学评论等约200万字,并获多类奖项。已出版小说集《神秘的死囚》,纪实文学集《梦绕魂牵四十年》,写作文论集《文学自由谈》等。现为《江门文艺》副主编,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蔡衍棻(1937~ ),广州人。二级编剧。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少时家贫。曾在工厂当学徒。1956年入广东医士学校攻读。1959年10月毕业,先后在肇庆专区人民医院、肇庆专区卫生局任门诊医生、技术员及宣传干部。1957年起尝试文学创作。已有多篇短篇小说发表在省、市级报纸,其中《国际路上的竞赛》被收入《羊城晚报》花地丛书之一《同骑并进》。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国际路上的竞赛》、《从五个到一百》、《夫妻之间》,散文《献上一枝半叶》、《两位台湾小姐》,随笔《我错了》、《王昭君的官司》、《陶铸同志和滚花》,杂文《无形的河》、《人性小议》、《阿富·冯沅君·人才》、《和衣而睡与“国情”》、《想起了韩愈驱鳄》、《报丰收和说真话》、《“内助”与“内患”》等20多篇。
蔡高暖(1943~ )揭西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后参军。曾任农村干部、县文化馆长及文联主席、《揭岭》和《北山文艺》杂志主编。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有100余万字的篇章散见于海内外书报刊。有作品获各级奖励共46次。其中小说《猫碗》获一等奖(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大洋的路》获二等奖(文艺报),报告文学《大慈善家》获金奖(中国文联)。多篇曲艺作品获省文化厅一二三等奖。曾被省侨联表彰为优秀归侨作家。已出版小说集《发廊妹》、《赌棍与他的婆娘们》,报告文学集《北山情》。主编《揭西百家文学作品选》等书籍6部。现为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广东剧协、广东民协等10多家协会会员,揭阳市作协副主席。
蔡常维(1941~ )揭西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军,历任排长、新闻干事、记者、编辑、主编、社长等。在广州军区《战士报》社、《民兵生活》杂志社供职多年,现为技术五级军旅作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杂文、散文、文艺评论。已出版作品集《露珠情思》、《绿宝石》、《神州百揽》、《征程如歌》和写作专著《写作漫谈》。记叙文《绿色的效应》编入初中语文课本,杂文《范仲俺的人生格言》被收入《当代杂文佳作选》,文艺评论《“红色经典”岂能戏说》获全国大奖。
蔡鸿志(1942~ ),潮阳人。现任潮阳县金浦镇人大常务副主席。17岁高中辍学。此后教过书,当过文化站干事。后受聘于县剧团写戏。几年后进县文化馆从事编、写。“而立”之年调农村基层,任党委秘书、副主任、主任。“不惑”之年始改行“参政议政”。上初中时,陆续有小诗见报。辍学后,蒙前辈师长指点,习作小说、散文、诗歌,也写曲艺。20多年来时续时断,现已撰有短篇小说《红军泉》、《山村夜曲》、《囍》等30多篇,诗歌《桃李争春》、《丹心呈党》(入选广东人民出版社诗集《太阳颂》)等20余首,报告文学《大南山下的小镇》(合作,辑入广东旅游出版社《潮汕风采文丛》)等10余篇。1965年曾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代会。1987年县文学协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
蔡楚生(1906~1966),潮阳人。1927年后在上海、香港创办上海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历任中国电影局局长,中国电影艺术奖协会主席。1927年起文学创作。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蔡照波(1955~ ),潮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上世纪70年代当过知青、工人。197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分配到广东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现为广东电视台副台长。上世纪80年代始陆续在《随笔》、《广州文艺》、《南方周末》、《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已出版散文集《渡你过海》。2002年主编电视文集《社会视点》。2003年合著《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现兼任《岭南新闻探索》副主编。有电视专题片《思进的都市》获广东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社会纵横》获广东省第六届宣传文化精品奖。2003年个人获广东新闻“金梭奖”。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子艺(1932~ )新会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1949年8月香港南方学院文艺专修科毕业,同年9月赴东江游击区参加革命,随后调入华南文工团,做过编、导、演。1952年起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任《羊城晚报》副刊编辑,花城出版社艺术编辑室主任,《广州日报》文艺部副主编、文化娱乐部主任。系广东作协、广东影协、广东视协会员。曾任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作协理事、广州新闻学会秘书长。1998年离休。长期主干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也写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已出版电视小说《血疑》、自选文集《赏花谈艺记华年》等。主编散文 “爱巢丛书”《缘分的天空》等3本。
谭元亨(1948~ ),顺德人。教授。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赴农村插队务农。1973年后历任湘潭市京剧团专业编剧,湘潭市作协副主席,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72年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鼓角相闻》、《奇怪的罪犯》、《一个年代的末页》,儿童中篇小说《抓来的“罪犯”》,《后知青,女性三部曲》、《客家魂三部曲》,纪实文学《潘汉年》、《潘氏三兄弟》、《邓演达》、《无效护照》、《东方奥斯威辛》,影视剧本《客家女》等,理论专著《中国文化史观》、《客家圣典》、《土地和农民的史诗》。已发表或出版作品60部,2000余万字。另有译著多部。《谁当小指挥》获全国首届儿童剧金猴奖,《洛杉矶的中国少男少女》获19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民族风情录》获1996年全国骏马奖,《抓来的老师》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无效的护照》获北京《十月》文学奖。
谭天河(1930~ ),笔名寒光、陆楼。新会人。副编审。1948年起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在西南军政大学云南分校学报任编辑、记者。1958年任贵州省军区《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组组长,次年调昆明军区征文组任编辑。1960年调任总政《星火燎原》编辑。1968年在贵州电视台负责节目和来稿决审。1970年任湘黔铁路《会战报》主编。后任贵州省军区宣传处副处长兼军区报道组组长。1979年任昆明军区某团副政委。1982年转业广东人民出版社主编《希望》杂志。1988年参加广东作协。转业地方后曾获“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现任广东省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广东民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1945年始在《新会日报》发表散文《春之晨》。以后陆续在军地各级报刊发表通讯、评论和文艺作品一批。已出版《汪精卫生平》、《赫鲁晓夫政海浮沉记》、《苏联解体之谜》等专著,与人合著《四渡赤水》(话剧执笔)、《千家诗注释本》、《广东民国史》等书共约200万字。在军队曾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谭文心(1948~ ),女。广州人。大专学历。广东曲协会员。中山电台“粤韵”客座主持,中山市英雄服装店主理。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累计已发表小说、散文100多篇。代表作有小说《迷人的光》、《孪生姐妹》、《乘车记》、《阿雪》、《吸海洛因的姑娘》、《段教授遭遇第二春》,粤剧《都市晨曲》等。曾10多次获全国、省、市级文学奖,如《迷人的光》获中国首届微型小说大展一等奖、《孪生姐妹》获中山港杯全国征文大赛小说奖、《蓝宝石一样美丽的大海》获威力杯中山市征文大赛二等奖。《彩虹万道连四海》被收进花城出版社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千帆竟发》。《他陶醉在美的事业里》被收进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南方、璀璨的明珠》。小说《乘车记》1983年被改编成独幕电视剧。
谭文瑞(1922~ ),笔名池北偶。新会人。中共党员。194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历任天津、北平及香港《大公报》编辑、记者,《人民日报》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副总编、总编。系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曾作为黄华外长的顾问出席联合国第一届裁军特别会议,曾于1979年、1981年、1984年先后作为顾问、特别助理随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出访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诗集《多刺的玫瑰》、《冷嘲热讽集》、《冷眼热肠》。编辑《历代讽刺诗选萃》等。
谭日超,这是三位作者的共名,包括谭学良、陈日生、陈启超。三人即一人,一人亦三人。谭学良(1940~1985),陈日生(1939~ ),陈启超(1938~ ),均系台山人。三人都是台山县端芬中学的校友,因爱好文学而形影不离。他们为前苏联的库克磊·尼克斯三位漫画家真诚合作对祖国和革命做出贡献的事迹所感动,决心要成为中国的库克磊·尼克斯,用笔为祖国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歌唱。1957年在《边疆青年报》发表第一首诗《红旗》。他们曾因工作不同,散居各地,1960年还乡,共聚于顺德县均安农中,相约互相搀扶,沿文学之路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矢志不渝。《南方日报》编辑关振东同志替他们想了个办法,在他们的姓名中各取一字,以“谭日超”为笔名。从此,他们在广东的报刊上不断发表诗歌。但人生历程稍有不同。谭学良先在东莞任职,后到深圳落户,1984年当选为深圳文联副主席、深圳作协会长。陈启超1979年调入顺德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通过进修学习,掌握了英语,翻译了一些外国作品。陈日生的遭际较坎坷,先后当过代课教师、农民、文化站干部,1988年得到台山县委的重视,被安排在台山县政协工作。在风风雨雨中,三人始终互相鞭策,互相鼓励。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75年,他们共同完成了第一本诗集《大沙田放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他们不但写诗,还写小说、散文和评论,甚至电影剧本。他们永远是一个集体。虽然谭学良不幸早逝,但三人的共同追求并没有结束,仍以三人的共名,陆续出版了诗集《望香港》、《金翅》,长篇小说《爱的复苏》,另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一批,其中有的作品在各类征文赛中获奖。
谭世荣(1948~ ),高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师、代理校长,公社文艺宣传队队长,县团委书记,高明更楼区委书记。1984年3月起任中共高明县(市)委常委,先后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及宣传部长。1985年和1987年先后毕业于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专修科及广东教育学院政治系函授本科。1998年至今任佛山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5年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广东作协。2004年加入中国作协。作品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词、论文等共约200万字。已出版有纪实文学集《高明之光》,长篇小说《谭真人传》、《苍茫大地》、《五味人生》、《蟠龙演义》等。
谭白薇(1941~ ),女。台山人。中共党员。1965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湖南零陵地区专署戏剧工作室任编剧、湖南新田县文化馆文艺创作干部。1979年起先后在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文化局,荔湾区文化局、文联工作。1997年退休。曾主编《新田文艺》、《海珠》杂志,主编广州海珠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故事集、歌谣集、谚语集,主编报告文学《那一片灿烂的星光》上、下集及散文资料集《西关小姐》等。曾在报刊发表报告文学《一片冰心在玉壶》、散文《边隆林景》、《黄金走廊在召唤》、《旧金山断想》等。曾获广州市文艺创作优秀辅导员、中国民协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广州市民协副主席、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致力于民俗及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推广工作。
谭龙生(1949~ ),新丰人。现任广州市文联秘书长,兼《现代画报》编委会主任、社长。系广州市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1975年步入文艺界,主要从事文艺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历任《广州文艺》杂志编辑,《南风》报副主编、主编等。业余写有《欧阳山的〈一代风流〉是反动作品吗?》、《哦·刻·远》、《文艺批评怎评?!》等文艺评论文章一批,作有《弟弟,请听这一个故事》、《不是为了爱情》等报告文学、特写一批,共20多万字。
谭伟文(1951~ )清远人。民盟成员。当过教师、青年杂志记者、广东作协文学院作家。现为清远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副主任。系中国作协会员,清远市第四届政协常委,清远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已发表33万字的作品,出版中篇小说3集、长篇小说5本。其中长篇小说《广州梦》被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摄制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谭 尧(1930~ )新会人。中共党员。7岁丧父,8岁在战乱中与母、弟失散,成为流浪儿。14岁参加东江纵队抗日。1946年随军北撤山东参加过南麻、豫东、济南、淮海战役。负过伤,立过多次战功。1950年在军校学习期间荣立一等功。毕业后调海军南海舰队,历任参谋、科长、处长、副师职研究员。1985年离休。曾被军委授予独立功勋章。业余写作始于1952年。处女作《我和我的战马》获中南军区“八一”文艺创作奖。撰有《光荣的游击队员》、《十二骑士》等中短篇小说,发表反映总队生活的其他作品一批。1954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汝康(1955~ )广州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85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1991年中山大学中文刊授本科毕业。系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理事。现任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对海洋和海防题材情有独钟,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海军史的文章,主要有纪实文学《倚天抽宝剑——明斯克号与中国的航空母舰》、历史小说《碧海恨天——北洋旗舰‘定远’号》、《中山舰传奇》等。小说主要有《雨中‘的士’》、《审批》、《网络少年》、《李逵下岗记》、《交通船上》、《午后》等。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丽娟(1966~ ),女。笔名檀丽。湖南人。土家族。主任编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读中学。1993年华南师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东电视台工作至今,先后在总编室、报刊社工作。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始发表作品。曾在全国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多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紫丁香》、散文集《隔世的灵魂》、寓言童话集《美丽新童话》等。
谭沃森(1944~ )字聪发。新会人。高级记者。1967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1968年后曾在广州军区驻珠海白藤湖、湖南洞庭湖的部队锻炼。1970年分配到肇庆市,一直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的新闻工作。现任肇庆市记者协会副主席、肇庆市广播电视局副总编辑、《肇庆荧声报》总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加入广东作协,90年代当选为肇庆市作协副主席,被聘为西江大学(肇庆学院)客座教授。曾采写大量的新闻稿件,有多篇获全省、全国好新闻奖。业余从事散文、杂文、小说创作。有作品《鼎湖探胜》被中山大学选进全校公共教材《写作文选》。《端砚》被广东省教育厅编入《中学语文补充教材》。报告文学《从“乒乓大王”到“治虫大王”》获《羊城晚报》优秀作品奖。中篇历史小说《包拯治端》被《沈阳晚报》、《南方日报》连载。已出版的著作有《漫话端砚》、《叶挺的故事》(合作)、《谭沃森文集》等。
谭运长(1965~ ),江西于都人。文学硕士,副编审。1985年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1989年同校文艺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曾任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员,1992年调至广东省《佛山文艺》杂志社,任副主编。2002年起为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研究人员。撰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论社会生活是文学的终极原因》等,编辑理论专著《文学期刊编辑论》,文论集《草上的舞蹈》等。
谭学良(1940~1985),笔名谭日超。台山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新会学校。曾任东莞县农业局干部。曾系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文学院副主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会长,广东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广东作协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1959年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爱的复苏》,诗集《大沙田放歌》、《望香港》,中篇小说《爱的誓言》等。
谭绍鹏(1932~ ),笔名召朋。台山人。研究员、教授。曾任广西作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西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广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55年考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59年后到百色地区工作,任中学、大专院校教职20余年。1974年后发表《读柳河东集》等文学研究、评论文章数10篇,杂文数10篇。代表作有《重评〈美丽的南方〉》、《喜听瑶山画眉鸟的歌唱》(被收入《广西新时期十年文学评论选》)、《国殇“车错毂”句新解》(《新华文摘》作了摘录)、《恢复李秀成历史本来面目》、《赤壁之战,无须置疑》(《新华文摘》录入)。还有多篇文章被收入各种专门小册子。1981年初调入广西社科院任编辑、主编,编发了大量社科论文。1988年底调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任副总纂,在职10余年编纂出版了《广州市志》等志书一批。
谭庭浩(1966~ ),笔名舒翰、如许等。广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主任编辑。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199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南方周末》编辑、记者、编委、副刊部副主任。1998年参与筹办《南方日报》出版社,该社成立后,历任编辑室主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评论。1995年出版评论集《站在城头看风景——当代都市文化的散点透视》,获第六届广东鲁迅文艺奖。2000年当选为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
谭炯添(1955~ ),笔名远山、毕名。新会人。中共党员。经济师、政工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1974~1980年在北京服兵役。退役后在佛山地区物资局工作。种过田,当过兵,坐过机关,做过生意,当过职业经理人。现为佛山某房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1989年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佛山文艺》、《江门文艺》、《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一批。主要有散文《葫芦》、《路之歌》、《祖庙街的灯火》等,短篇小说《风雨人生路》、《黄昏的脚步》、《嘴上工夫》等,中篇小说《绿的梦、紫的梦》等。其中《葫芦》获华夏杯“亲情永远”征文大赛优秀奖。《绿色家园不是梦》获 “祖国颂”征文比赛二等奖。还有《温馨的家园》、《路之歌》、《飘香的白兰》、《百花抒怀》等也分别获不同的奖项。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谭炯添选集》、散文集《倚望斑斓》。2003年加入广东作协。
谭炯寰(1945~ ),笔名吾言、刘庶、王一小等。三水人。大专学历。当过农民、教师、剧团编剧。现任佛山市三水区文化馆中级馆员,《三水文艺》主编。系佛山市民协及三水区作协理事,广东岭南诗社三水分社社长。1971年发表处女作《水库落成了》。1987年加入广东作协。创作以新诗为主,兼写小说、散文、戏剧、曲艺、旧体诗词、楹联、歌曲等。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100万字。著有诗集《珠江之歌》。1989年起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作品获奖多达70余项。
谭秋莲(1953~ ),女。笔名一丁。开平人。中共党员。1975年入读广东省艺术学校文学讲训班。两年后分配在广东作协工作。1984年始在广东作协主办的《当代文坛报》当编辑,历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1985年加入广东作协。现任广东作协党组秘书、人事部副主任、机关纪委副书记。已发表《婆媳》、《盼》、《丈夫出国归来》、《蜜月归来》、《姑娘悄悄离去》等短篇小说及散文、评论一批。已出版长篇小说《情归何处》、连环画《唐宫恩怨》等。
谭桂贤(1932~ ),三水人。馆员。曾任三水市文联常务副主席,三水市政协文体委员会主任。现为三水市文联常务顾问,广东民协会员,广东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佛山市作协理事。1954年始发表作品。陆续有小品、戏曲、话剧发表和演出。1986~1996年曾在《作品》、《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及港澳地区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故事等500多篇,约80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山水情》。曾获地市级以上16个奖项,歌词《利英小学校歌》获全国世纪之声歌曲大赛银牌奖。1991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厅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佛山市作协文学创作秋实奖。
谭爱良(1957~ ),笔名谭西。女。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1977~1981年在湘潭师院中文系读书,任团干部。1981~1992年在广州军区氮肥厂任政工科干部、团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1992~1995年在清远市迳口水泥厂、宝盛木业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1996年至今任清远市中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清远中医》、《清远医生》主编。1985年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笔泉流賩》、《杏林采风》、《深邃的天空》。作品《岁月悠悠》获《人民文学》社、《女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光杯”文学大赛佳作奖。
廖子东(1909~1993)兴宁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教授。毕业于梅县师范。曾任小学教员,《梅县民报》编辑。1935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广州、香港、湖南等地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工作。1952年后历任华南师院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1928年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流霞盏》,中篇小说《恋的峰》、《天际的云》,散文《八千里路》等。
廖小勉(1951~ ),笔名廖晓勉。梅县人。中共党员。编审。1969年1月上山下乡。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5年退伍,同年调入广东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副总编辑、社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理事,广东文联主席团成员。策划、编辑、决审的民间文学《瑶族歌堂曲》、《甘基王》、《五指山风》分获一、二届全国优秀民间文学奖。参与责编并决审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参与策划、筹备、启动并任编委的《岭南文库》(40本)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牵头组织摄制的8集文献专题片《中国特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论文《跳出旧的轨迹》、《出版物大市场构建断想》分别获第二、三届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2002年出版论文集《出版人语》,并获第二届广东文化传播优秀论著二等奖。1975年始发表作品,已发表逾100万字,已出版小说集《两个太阳》、《血染睢阳》、《夜的诱惑》、《大唐遗恨》。1992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廖 文(1935~ ),广西武宣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花城出版社小说室主任、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编审室决审员。发表过若干篇短篇小说、一些戏剧评论和中篇小说《四十八弄传奇》。与人合著出版长篇小说《霜晨血》。1980年加入广西作协。1985年转入广东作协。
廖华强(1954~ ),遂溪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当过遂溪县文联主席、深圳《特区工人报》编辑、记者,《半岛文学》主编。现任广东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系中国作协、广东作协、广东美协会员。一级作家。已出版或发表长篇小说《泣歌伴我》,长篇报告文学《蜜泉》,中篇小说集《山鬼之旅》,中篇小说《魔女港》、《窗口对着窗口》、《原色的变奏》、《建立一个这样的厕所集团》、《男人都穿花衬衫》、《酒家.旅馆.女人》、《带血的梅花钱》等10多部,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批。结集出版《泣歌伴我》、《蜜泉》、《山鬼之旅》等书。根据其小说《魔女港》改编的电视剧,已由广州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长篇小说《泣歌伴我》获湛江市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魔女港》获广东省第七届新人新作奖,小说《离休楼故事》、《中秋今又是》获《南方日报》年度作品评选二等奖和优秀奖。
廖 君(1972~ ),茂名人。中共党员。广东教育学院中文本科学历。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写作学会会员。现供职于茂名市人事局。曾任中学教师、团委书记、电台播音员、政府公务员。学过中医,做过商贩。1993年始发表作品。1998年业余到鲁迅文学院创作班进修。2001年出版散文集《西涌之湄》。累计已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90余篇(首)。代表作是《假想史前文明》《解读春节》。2003年加入广东作协。
廖启良(1932~ ),兴宁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军当宣传员,后到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南海舰队工作。1960年转业到广东省府文教办公室、省军管会和革委会文艺部门工作(期间在业余大学中文系学习)。1972年后在省委宣传部,历任文艺处任干事、副处长、处长。1992~1997年兼任广东书协常务副主席。曾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作协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影协、对外友协、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现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新加坡新声诗社名誉理事,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羊城诗社名誉社长。著有诗集《神州百景》、文艺评论集《灯火阑珊处》、《古诗佳句韵编》和《廖启良自书诗联集》。曾发表散文、游记数10万字。
廖岩松(1944~ ),笔名裘石。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现任广东三茂铁路股份公司董事、工会主席、党委成员。系广东作协会员。1965~1966年在广州铁路局办公室工作。1966~1992年在武汉市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工作。1992年3月调广东三茂铁路公司工作至今。1969年始发表作品(诗歌),随后陆续在省、市级刊物、报纸发表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100多万字。1988年加入湖北作协。1992年转入广东作协。参与主创的电视剧《工程师们》获第八届全国电视“飞天”二等奖,报告文学《大山的儿子》获湖北职工文学创作三等奖。曾任湖北省第四、五届文联委员,系中国工会十三大代表。200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廖绍其(1947~ ),阳江人。主任编辑。供职于《阳江日报》社。坚持业余写作,在报刊发表杂文、评论一批。有作品在全国和全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中获奖。著有杂文集《河东河西》、《冷血热血》。有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展并获奖。有《廖绍其书法集》问世。现为广东作协会员、广东鲁迅学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阳江市鲁迅学会主席。
廖雨兵(1957~ ),号泉大木。1970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水手、侦察兵、种田农民、缉私队员、哲学本科生、大学哲学老师、广告设计总监、美术教师、哲学研究员。20年来,写过一些哲学散文,其中《水做的,泥做的——〈红楼梦〉精神人种学阅读笔记》被红学家周汝昌赞赏。撰有教育学专著《创造孩子》,曾受好评。
廖俊章(1932~ ),兴宁人。中共党员。师范毕业。曾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已离休。1949年5月参军,历任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研究科科长、报社革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等。曾参与关于南澳岛军民联防、牛田洋围海造田的报道,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地采访。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歌曲。有散文获军级一等奖。立过小功2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某部“通讯报道标兵”、“指导员标兵”,多次被《解放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获一等奖。《战士报》曾两次报道其事迹。1995年出版散文集《梅岭情》。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
廖红球 (1952~ ),(原名廖洪球),195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原籍福建省永定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兼《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省文学创作专业职称高评委主任。一级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苍天厚土》、《爱的古藤》、《一个万元户的兴衰》(合作)共三部以及小说集《血玖瑰》;报告文学《南来的热风》等四部;小说经改编为电视剧(上、下集)在全国各省电视台播出一部。曾获1982年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一等奖、《人民日报》93-94年度报告文学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等。
咏竹诗作在《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岭南诗歌》等报刊发表,广受好评。
美术方面:1972年套色木刻《工余》参加广东省美展并选送全国美展起,多次参加全国性和省的美展;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自作题图、插图;2002年至2011年连续十年在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大型挂历《君子清风》——名家国画精粹。墨竹画作和推介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华儿女》、《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研究》、《中国书画家》、《美术报》、《文学报》、《荣宝斋》、《艺术市场》、《中国书画收藏》、《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等报刊以专版介绍。2011年,“竹报平安——廖红球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播发专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文报道,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全程拍摄、制作专题节目,新华网、人民网、人民美术网、网易、新浪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作家网、作家在线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刊载消息报道展览盛况。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梅州电视台等以专题介绍。
2004年至2011年每年策划并主持“广东作家书画展”。
2006年参与策划并主持“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
2006年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廖红球诗书画集》。
2011年6月,作品《不辞日日伴此君》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2011年7月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竹报平安——廖红球国画作品集》。
2011年7月由中国美术馆、荣宝斋出版社、广东省美协等单位主办,林风眠艺术园承办的“竹报平安——廖红球国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其中,《浩然气贯环宇间》和《劲节图》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廖虹雷(1946~ ),笔名红雷。深圳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助理巡视员。1966年东莞师范毕业后进惠阳地区文工团。1986年调到对台工作部门任职。1975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边防枪声》。与人合作创编8场粤剧《边防枪声》,参加省文艺调演获奖,并被全国近60个剧团移植演出。在省内外报刊发表的作品有散文《深圳一家》、《富贵竹》等,报告文学《他们在特区的土地上》等。1987年创作中篇小说《老街》,获第六届广东新人新作奖、深圳市第一届大鹏文学奖。后把《老村》、《老圩》、《老厂》等一起结集为中篇小说集《老街》,获第七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深圳市第二届大鹏文学奖。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广东民协、广东省民俗学会。系深圳市文联历届委员,深圳市作协历届理事。1995年加入中国作协。
廖 振(1932~ ),原名廖其光。梅县人。读过小学5年。1947年7月参加闽粤赣边区纵队。在军中总共参加大小战斗70多次,负伤2次。曾任战士、小鬼班班长、警卫班班长、排长、参谋、区武装部长、防化兵指导员、防化兵团主任。1958年集体转业到辽宁地方工作。1960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就读五年。1965年被分配到辽宁作协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73年调到梅州市文化局任艺术科长。1983年任市文联副主席。1994年离休。已出版《战斗的少年时代》、《石头娃子》、《送盐》、《香蕉村的黎明》、《敌后少年军》、《游击区的小猎人》、《猎人的爱情》、《天猎》等10多部中长篇小说及一批短篇,共约160多万字。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廖 琪(1953~ ),普宁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1977年到广东作协工作至今。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太极圈》、《东方玛利亚》、《小镇记事》,中短篇小说集《茶仙》、《等待判决的爱》,长篇传记文学《庄世平传》,报告文学集《南海之春》、《大地保护神》、《水龙吟》、《胆剑篇》等。有其他作品一批,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曾获首届全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全国气象系统文艺萌芽奖、全国文学院作家作品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等多个奖项。
廖 雯(1970~ ),女。笔名南飞燕。江西宜春人。大专学历。先后当过教师、报社记者、杂志社编缉。1990年始从事创作,至今已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新闻等作品80万字,散见于《辽宁青年》、《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佛山文艺》等刊物。创作以报告文学为主,兼写散文、小说、诗歌。著有报告文学集《世界因你而美丽》。诗歌《春天》获《诗刊》杂志征文优秀奖。散文《服务人民不言悔》获《河源日报》征文二等奖。2004年加入广东作协。2002年调入广东省河源市人口计生局任职。
熊少严(1953~ ),笔名辛舟、林峙等。祖籍梅县,生于广州。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曾在中学任教。1984年12月调入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编辑与教研工作。现任该所所长,《教育导刊》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处女作是1984年6月号《作品》上发表的诗歌《那个夜晚》。曾在海内外华文报刊上发表诗歌近百篇,散文、报告文学、艺术随笔百多篇。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近10年忙于教育工作,偶尔写些小诗、短文。已出版《成功的奥秘》(合作)、《面对未来的较量》等书。
熊文辉(1958~ ),笔名闻晖。广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75年参加工作。1985年到广州市外贸局当秘书。1988年到市外经委从事文书工作,历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处长等。2002年到南沙开发区任经济发展局局长。1981年始从事写作,发表了一批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作品,还写过电视片的文学脚本,发表过小量诗歌。已出版随笔集《兵战与商战》(合作)。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熊正红(1976~ ),笔名狂子。网名星星艾。女。湖南汉寿人。大专学历。现居广东江门市。自由职业者。曾获《江门日报》“读书”征文二等奖、江门市建国50周年献礼优秀作品奖、江门市“新世纪”文学大赛二等奖、江门市森基文学著作一等奖、江门市“五个一工程”文学奖等。1994年始发表文章。2002年1加入广东作协。有散文、诗歌和小说等。在《作品》、《佛山文艺》、《江门日报》、《五邑文学》等报刊发表。代表作是《快乐的哲学》、《出嫁手记》、《鱼》等。已出版诗集《狼的歌谣》。
熊光炯(1948~ ),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江西省文联《星火》编辑部工作。先后任编辑、副编审。曾系江西省作协驻会专业作家,江西省作协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1992年调入广东省司法厅工作,曾为省司法厅《法制报》刊社编审,现在司法厅宣传处任职。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从事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杂文、通讯、法制新闻等写作,兼任报刊编辑。散文《太华登临记》获江西省政府文学创作一等奖,诗集《雷雨中的星光》获江西省谷雨文学一等奖。目前已有诗集《雷雨中的星光》、散文集《山魂海魄》、报告文学《波音王国风云录》等6部集作。
熊国华(1955~ ),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1970年进湖南常德灯泡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同年调到广州工作。现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海外华文文学会常务副所长。系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华夏诗报》副总编辑。曾获美国哈佛大学亚洲当代文化学会2003年“优秀华文奖”、《光明日报》2002年“罗蒙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1980年始发表散文、小说。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著有诗集《世纪风景》、《与石榴对话》,诗评集《刘荒田抒情诗赏析》、《从奔放到澄明》,评传《美国梦》等多种。多次应邀出国访问讲学。
熊育群(1962~ ),湖南汨罗人。工程师。高级编辑。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从事过建筑设计、新闻、出版等工作。现为《羊城晚报》编辑。系中国作协会员。担任过全国鲁迅文学奖评委。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及选集,曾获冰心文学奖、郭沫若散文随笔奖、全国报纸副刊年赛奖等。已出版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随花而起》、《灵地西藏》、《罗马的时光游戏》,长篇作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摄影散文集《探险西藏》,文艺对话录《一直在奔跑》等8部作品。
熊 诚(1950~ ),信宜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广东肇庆技校。曾赴农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广东文学院专业作家,《风流人物报》编辑部主任,广东作协组联部副主任,广东文学创作出版基金会总干事,《岭南文报》执行副主编。1973年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狂澜》,中短篇小说集《迷幻》,中篇小说《黑吊钟》,长篇报告文学《风鹏正举》等。
碧 野(1916~ ),原名黄潮洋。大埔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25年参加左联领导下的北平作家协会。历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南京《人报》、《朝报》文艺副刊主编,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教师,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员,新疆文联专业作家,湖北作协专业作家。曾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散文学会会长,新疆、湖北省政协委员。1935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南怀花》、《肥沃的土地》、《风沙之恋》、《没有花的春天》、《湛蓝的海》、《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钢铁动脉》、《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死亡之岛》,,短篇小说集《山野的故事》、《远行集》,报告文学集《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在北线》,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天山南北好地方》、《情满青山》、《北京春早》、《愿与青春结伴》等14部。另有《碧野散文选》、《碧野文集》(4卷)等。
管建华(1938~ ),祖籍湖北,生于重庆。现于广州东山区少年宫工作,高级教师。1958年冬考入广东话剧团当学员。后到小学任教。1972年始发表作品,处女作是一首儿歌。已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烫头发的喜剧》(获广东省1984年度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角落》(获广东省第四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斜坡》、《旅途》等。还有剧本《闪烁的小星星》(获文化部所颁全国一等奖)。
管念祖(1930~ ),广州人。中共党员。早年当过水手,往来粤港两地。解放后曾在《工人文艺》业余文艺创作学习班进修。所写散文《友爱》和小说《摸锚》,1954年获广东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一等奖。1955年加入广东作协。1956年到全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后调省航运厅《航运报》当记者。1958年下放到怀集县幸福农业社。一年后回广州船舶修造厂当工会干部。1982年执笔参加编写厂史。1988年8月退休。
管 琼 (1963~ ) ,女。祖籍江苏,出生于徽州万安。民建委员。副编审。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曾赴新疆支边,任克拉玛依电视大学教师6年。后调入茂名市文联,任《茂名文学》杂志编辑、副主编、常务副主编;调入《潮声》杂志社任副主编;调入广东省文联当代文艺研究所工作。1986年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广东作协。已出版《人在青山外》、《出发总是美好的》、《女人有点嗲》3部散文集,出版《林墉传》传记文学,出版《四海潮人》等2部纪实文学。有报告文学《潮人张作波》获广东省优秀作品奖。
缪永忠(1951~ ),原名缪海林。河源人。1969年应征入伍。1978年转业,现为南方工贸集团公司政治部副主任。1971年2月始发表诗作。1976创作、出版《狼牙山五壮士》英雄故事集(合作),同年12月被译成朝鲜文出版。1979年3月参加自卫还击作战。战后创作了数10首诗歌及报告文学,有4篇诗作被收进广东人民出版社《战士情怀》一书。有诗歌《羊儿在山坡上吃草》获广州军区文艺创作二等奖,报告文学《新的火力点》获广州军区文艺创作三等奖。1985年1月加入作协广西分会。不久,调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新闻干事。散文《老家的话》获《羊城晚报》“金色十年”征文三等奖,报告文学《每人都给一支撑竿》获《广州日报》“珠江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歌曲《雷锋精神谁不赞颂》获广州军区“第二届军营歌手”优秀创作奖。
缪朗山(1910~1978),笔名缪灵珠。中山人。大学毕业。1944年后历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负责人。1942年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专著《缪灵珠美学译文集》、《西方文艺理论史纲》,译著《俄国文学史》([俄]高尔基原著),《美学论文选》([俄]车尔尼雪夫斯基原著)等。
缪锐桂(1922~ ),花县人。心理医生。抗日战争中期,曾在福建参加抗日文艺宣传队。1942~1948年在福建医学院读书期间,开始从事文艺活动,以抗日战争及抗战中的学生生活为题材,写过大量散文,多投寄在江西《前线日报》、浙江《东南日报》、广西桂林《大公报》、福建《大成日报》、《闽北日报》、《现代文艺》上发表。解放后在广州神经精神病医院当医生,从事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工作,并继续从事散文创作,多在《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及《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副刊发表。写过少量诗歌及一批关于心理学的科学小品。
缪德良(1954~ ),五华人。中共党员。华南师大中文系专科函授毕业。早年在家乡小学教书,历任教导主任、教研员,1988年被破格评聘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8月调到五华县文联工作,1992~1995年被派驻深圳。现任五华县文联专职副主席、《琴江文艺》主编。系梅州市文联委员、五华县人大代表。1974年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广东民协,2002年加入广东作协。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创作、辅导和编辑工作。已出版儿歌专集《小露珠》,编著出版了中国《缪氏源流志》2卷共60余万字。获奖作品20余篇(首),《乡村小娃娃》2000年获全国儿歌大赛三等奖。
翟龙柱(1940~ ),惠阳人。司机。高中毕业后到广州氮肥厂工作,开始学写作。有小说《追车》1972年8月在《广州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小说集《海燕号归航》里。小说《吊装场上》1974年在《广东文艺》发表。短诗《炉前之歌》1975年在《羊城晚报》发表。小说《阿尔回头》1984年6月在《广州日报》发表。
韩北屏(1914~1970),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32~1933年在扬州《江都日报》任编辑主任。1934~1937年在上海创办《菜花》、《诗志》等月刊,并任主编。1937年在扬州创办《抗敌日报》、《抗敌周刊》,任主编。1944年到昆明《扫荡报》任编辑主任。1950年回广州,在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任教授、文学部副主任。1952年底调广东电影文学创作组搞专业创作。1955年从事亚非作家联络工作。曾任广州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61年调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发表和出版的作品主要有:诗集《江南草》(1935)、《人民之歌》(1939),小说集《荆棘的门槛》(1940),小说《合法的枪》(1950,获广东文教厅文艺奖金),长篇小说《高山大峒》(1955),中篇小说《南海历险记》(1956)、《惊涛骇浪》(1957),诗集《和平的长城》(1959),散文集《史诗时代》(1959),散文集《非洲夜会》(1964)等等。
韩伯泉(1933~ ),增城人。中共党员。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原广东民族学院教授,中文系总支书记,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香港中华书局“岭南风土丛书”主编。长期从事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兼事散文诗歌创作及评论。主要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合作)、《中华饮食风俗大观》(合作)、《广东地方神祇》、《粤菜万花筒》等10多部。其中有5部获国家及省市奖。论文《从新加坡民谭看中新国两对龙与狮的认同性》获广东第二届鲁迅文艺奖,《澳门,中西文化的纽带》获中国文学报刊特别奖。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韩 松(1949~ ),笔名唐生、晓暖、晓寒。海南文昌人。大学学历。编辑。1962~1968年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读书,曾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长,试写过诗歌、相声、对口词之类。1969年到昌江县农村插队落户。1971年夏天,作为农民通讯员到《海南日报》社学习3个月。后在昌江县报道组工作。3年后上到海南师专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回《海南日报》当记者。1979年10月调到《广东侨报》,历任编辑组长、副总编、总编。参加编写《海南宝岛》一书。新闻工作之余,写了一些杂文、散文、游记,已结集出版《柳庄细雨》。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后又写了《长长国度里的风》、《红棉如火映韩祠》、《牵魂最是人生路》等散文。
韩林元(1929~ ),海南文昌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讲师、作家。原广东民族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广东作协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中心创作委员、海南省文史编委。在文化教育界工作40年,曾获广东省政府、高教局授予的教师荣誉证、科研优秀奖。出版著作有《王桐乡诗三百首》(编注)、《丘浚诗六百首》(编注)、《溟南三十家诗选注》、《历代名人摘琼诗选注》、《春山诗文集》(个人专著)等9本,近400万字。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结集为《邢湄邱诗文集注》。其中《壮族诗人王桐乡及其作品》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并辑入《世界学术文库》。《明代名医经济学散文学家丘浚》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并辑入《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曾修订《海南音字典》。
韩 英(1939~ ),辽宁辽阳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学历。历任中共佛山市委书记,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九届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78年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系广东作协理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发表诗歌、散文、微型小说等作品1500余篇,250余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26本。曾获文学创作硕果奖、“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宣传文化精品奖。参加“90年代第一天”全国征文大赛,获“最具号召力”奖,获微型小说创作“十大高手”称号,获中国作协“星座杯”奖。
韩春华(1933~ ),又名道福。湖南隆回人。中共党员。先后就读于韩家铺子小学和高平中学。1949年考入湖南资江公学。毕业分配在隆回县公安局当侦察员。1951年奉调到湖南省人民政府机要训练队学习,随后在县委机要科工作。1953年起在粤北区党委、韶关地委任机要工作。曾任县团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1961~1965年政务之余兼任《广东青年报》特约记者。曾兼任粤北文工团副团长。与人合作话剧《矿灯》和一批歌曲。创作革命历史故事剧《南岭春雷么》(合作)、花鼓戏《洪宣娇》。曾系乐昌县政协副主席,韶关市文联常务委员,乐昌县文联主席、名誉主席。1980年参加广东民协。1983年加入广东音协。撰写了《画家登山记》等散文,整理了《张军长的胡子》等民间故事。
韩 萌(1922~ ),原名陈君山。祖籍普宁,生于马来亚。“一·二八”事变后回到祖国。1940年始发表作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桂林、贵州学习写作,当记者、编辑。1946年内战爆发,被迫出走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发表中篇报告文学《湘桂撤退散记》等。1949年后写成中篇小说《七洲洋上》。先后出版了《南洋散文集》和《南洋短篇小说集》第一集。1951年离香港回广州,担任南方通俗出版社执行编辑,采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建社前后》、《林炎城的丰产故事》,撰著中篇童话《椰子飘流记》、传奇小说《榴梿山神话》、电影文学剧本《海外归来》、中篇小说《望夫归》、长篇小说《海峡惊梦》等。曾当选为汕头地区侨联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退休后,任汕头归侨作家联谊会会长,汕头侨史学会副会长。1987年在香港出版长篇小说《寻根奇遇》。发表回忆录《甘苦的文学生涯》和《海内海外走天涯》等。
楼 栖(1912~1997),原名邹冠群。梅县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教授。193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历任香港华南中学高中部教员,《广西日报》国际新闻编辑,广西工业作家协会分会工作站主任,香港达德学院文哲系教授,广州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新闻出版处杂志组长,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民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东方学院教授,高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编委等。系广东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及第三届副主席,广东省第一、二、三届文联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第一届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散文集《窗》,杂文集《反刍集》、《柏林啊,柏林》、《楼栖自选集》、《楼栖作品选萃》,中篇小说集《枫树林村第一朵花》,文学专论《论郭沫若的诗》,长诗《鸳鸯子》等。
甄炳昌(1933~ ),笔名甄人。台山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3年业余大学中文专科毕业。退休前是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退休后担任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1952~1982年,先后在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和市委宣传部工作,在省、市报刊发表论文一批。1982~1987年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处长。发表电影剧本《团委书记》(获广州市戏剧创作二等奖),中篇小说《逆女恋歌》、《魂兮不如归去》,报告文学《花城文化一条街》,散文《与香港作家一席谈》,论文《对“外来文化”的认识和我们应有的对策》(获全国优秀论著二等奖)、《评话剧〈裂变〉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等。1985年加入广东作协。1987年开始从事地方志编纂与研究,撰有专著《新方志概说》等。
蒙国彦(1932~ ),笔名杨彦。南海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66年毕业于广西直属机关业余大学中文系。曾任梧州市副市长,中共梧州市委副书记,梧州市桥柏工贸总公司总经理,广西作协理事。1959年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街巷春秋》,散文集《绿色的岛》、《海潮》、《江畔随笔》,散文诗集《都市人生》、《冬思》、《荔枝林》,小说集《渔歌》等。
蓝凤翔(1937~ ),梅州人。大学学历。主任编辑。曾入读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腾格里沙漠边陲当中学教员。不久调回广东,曾在县宣传文化部门打杂。1973年返回故乡梅州,进入新闻界。现是《梅州日报》副总编,《嘉应乡情报》主编,《嘉应侨史》主编。撰有短篇小说《等待》、《情结》、《捕蛇兄弟》、《“踏踏”“溜溜”》、《妙尼还俗》等10数篇,文艺评论、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旧体诗词等一批,发表于中央侨报、地方报刊及海外华文报刊。
蓝田玉(1937~ ),茂名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华南师院中文系。历任海南师院教研组长、中文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院长。系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海南作协副主席。1959年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文学概论》(合作)、《美丑统一,刻意求真》、《隔不断党的声音,攻不破铁的铜墙》,小说《第一夜》、《我的母亲》,散文《人民的诗人》,诗歌《赞东山岭》、《中秋赏月》、《游东坡书院》等。
蓝 芒(1930~ ),笔名斯蓝、南犁。大埔人。中共党员。副编审。1949年肄业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昆明军区文化部创作员、编辑,云南省文联及作协编辑、专业作家,《个旧文艺》编辑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采编主任。系云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短篇小说集《猎人的子孙》,中篇小说集《蓝芒小说选》,诗集《湛蓝的湖啊》,散文集《白云集》等。评论《论彭荆风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获云南省第一届优秀作品奖,独幕话剧剧本《送彩礼》(已公演)获1980年云南省文艺调演优秀剧本创作奖。
蓝运彰(1943~ ),笔名蓝天云。深圳人。中共党员。馆员。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自小喜欢文艺创作,至今已在各地报刊发表100多万字的散文、小说、杂文等,其中有些作品在深圳市获奖。1991年出版作品集《大鹏丰姿》。1987年加入深圳市作协。1989年加入广东作协。系深圳市民协副主席、广东民协理事、深圳市作协理事。退休前任深圳市罗湖区文联副主席。
虞 丹(1925~ ),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1945年春参加新四军。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战士报》社编辑组委员,《人民文学》现代文学编辑部副组长,《广州日报》党委委员、文艺部主任,《羊城晚报》“花地”主编,《南方日报》党委常委、文艺部主编。上世纪80年代加入广东作协,曾任理事。先后在北京出版长篇小说《妹妹双双泪》,报告文学《勇敢的姑娘》。在北京、广东、香港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几十万字。
解聘如(1935~ ),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西语系。1987年前长驻国外,任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人民日报》特派记者,兼做外交等工作。担任过我国总理、副总理出访时的首席记者。多次被评为新华社先进、模范工作者。1987年到广州市府外办主持工作。1991年底到广州市新闻出版局任局长,创办了广州出版社和《看世界》杂志社,兼任广州市对外友协副会长、市作协副主席、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省版协副主席等。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表诗歌作品一批。80年代在国外出版法文版《聘如诗选》。2001年应邀赴联合国出席世界诗歌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学会委员。80年代以来在国内出版诗集和译著近10种,主编过《世界名言大词典》、《法汉短语词典》等多种优秀图书,曾获中国图书奖。1999年退休后任广州市政府参事。
詹安泰(1902~1967),笔名祝南、无盒。饶平人。民盟成员。教授。1926年毕业于广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潮州韩山师范高中部老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长篇小说《冬夜》,专著《姜夔评传》、《南唐后主评传》、《孟浩然评传》、《论寄托》、《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屈原》、《李璟李煜词》、《离骚浅疏》、《詹安泰词学论稿》、《古典文学论集》等。《宋词散论》获1983年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
詹谷丰(1956~ ),笔名贾名、丰来等。江西修水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4年始发表作品。曾下乡3年,当过知青队长,公社文书,县供销社职员,商业局人秘股长,县外贸局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修水报》编委等。现任东莞市文联创作部副主任,《东莞文艺》副主编,市作协副秘书长。1984年在《江西日报》副刊发表处女作,至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时代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100余万字。有作品入选《世纪风》《南粤散文集》《广东五十年散文精选》等。已出版小说集《苍山无尽》,作有电视专题片《天网》、《公诉贪官》等。1993年加入江西作协,1997年转入广东作协。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
詹荣成(1948~ ),惠来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任县委常委,在揭阳市文联工作过。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1969年始在《南方日报》发表作品,后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千般情缘》、《商魂》、《林世铿传》等。
詹高尔(1955~ ),祖籍饶平,生于大埔。中共党员。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检察日报》驻广东记者站站长,《当代检察官》杂志社总编辑,广东作协理事。1972年高中毕业后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发表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200多万字。其中《检察官与女死刑犯》、《疯狂的赌徒》、《今生也风流》等4部作品拍成电视连续剧,长篇小说《今生也风流》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精神文明建设“金鼎”特别奖,电视连续剧《反贪风暴》获“金鼎”三等奖。
詹景芳(1937~ ),笔名芳草。湛江人。中共党员。初中一年级辍学在家,1952年由当地农会推荐当教师。1982师专年函授毕业,同年调镇教育办任业务员。1990年评为小学特级教师。1998年退休。1956年开始写作,在地方报刊发表小小说、短诗100余篇(首)。1980年后以写作儿童文学为主,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儿童故事报》等报刊发表小说、童话、故事200余篇,共约80万字。1990年加入广东作协。作品10多次获省、市级奖,其中《小阿聪要看大熊猫》在1991年浙江少儿出版社举办的全国新故事、新童话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老钻》获1996年首届“新世纪公民”儿童文学征文佳作奖。《老钻》、《补鞋之谜》被收入《中国儿童50年精品库》(故事卷)。先后出版了儿童文学集《捅马蜂窝的孩子》、《黑鸾山传奇》。
詹鹏万(1937~ ),五华人。大学毕业。副教授。1955年毕业于五华中学。同年考入华南师院中文系读书。1959年毕业分配到粤北韶关师专文史科任助教。1962年中学任教。1978年重返韶关师专中文系任职,后升至副教授。系广东写作学会理事、韶关市文联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大学时开始写作,1959年发表短篇小说集《新手》。此后陆续在省市报刊发表小说《在公共汽车上》、《爆竹的故事》、《春芝》、《青溪河上》及文学评论多篇。论文《沈从文小说中的动物描写》被收入《写作艺术论集》一书,并获省写作学会首届论文奖。1987年在《吉首大学学报》发表《沈从文小说中的艺术空白》,1988年省写作学会论文奖。曾在师专学报发表关于沈从文的研究论文多篇,均获学校科研成果奖。
赖天受(1938~ ),广东省普宁人。60年代初在北京《大公报》发表儿童文学《月夜遇渔翁》。1980年,参加省作协,不久,当选省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78年10月,到庐山参加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已出版文学集子《阿宝和她的四个男人》、《牵牛花》、《赖天受寓言》、《青山渡》、《鹅的故事》、《神探程大山》等多种。系揭阳市作协常务理事。儿童文学《孩子,爸爸错怪了你》,散文《灯》、《卓子的故事》、《刺球儿》、《柱顶红》,电视小品《杏花小店》等多篇作品获奖。儿童文学《两个翠儿》、《咕咕和噜噜》、《大雁和鸭子》等被编入多种文学选本。寓言《遗传因素》等被翻译成世界语。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早年从事新兴版画创作,历任新四军某部宣传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文联主席,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教授,华东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华东及上海美协副主席,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文联主席、省美协及书协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系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美协及书协理事,广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935年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赖少其自书诗》,话剧剧本《庄严与丑恶》等。
赖文强(1942~ ),清远人。大专学历。讲师。1962年、1985年分别毕业于清远师范和韶关教育学院。曾在小学、中学、中专和电大任教语文、文学概论、外国文学等课程,职至校教导主任。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清远县教育局和清远市教委工作。1993年调清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科员和工会主席。1999年筹备和组建清新县文联,并被选为第一届清新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和文学创作协会会长,任《北江潮》文艺杂志主编。系清远市文学、书法创作协会会员,市政协第三届委员。2001年加入广东作协。现任清新县老干诗、书、画、摄影研究会会长兼会刊《金秋》主编。1982年始在省、市、县刊物发表作品。已出版《海天集》、《粤湘行记》、《清西谣》等个人诗文集。
赖日焕(1959~ ),笔名日云。女。湛江人。中共党员。编辑。广东省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当过中学教师、工会干部、编辑、记者。曾任湛江市霞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霞山区文联主席。现为湛江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科科长、湛江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76年起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湛江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先后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市级奖励并入选书籍,2次出席广东省文代会。2004年主编出版文学作品集《碧海红霞》。2004年11月加入广东作协。
赖伯疆(1936~2005),笔名李苑诗等。惠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研究员。1957年进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1961年毕业留校读古典文学研究生课程。1965年分配到广东省戏曲研究室工作(后改名研究所),曾任副所长、党支部书记。1986年4月调广东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党支部书记。系广东省剧协理事、广东作协评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粤剧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1983年加入中国剧协。1984年加入广东作协。1958年始发表作品。撰有《海外华文文学概况》等6部著作。《广东戏曲简史》获中南区“优秀图书奖”。
赖志华(1962~ ),笔名一丁、森林木。河源人。现在武警广东省总队政治部电视录制室任干事。1979年当兵到深圳,尔后在梧桐山哨所任无线电报务战士,并开始写诗。1981年10月在《战士报》发表处女作。1983年“五四”征文比赛,诗作《走在特区的土地上》获一等奖。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在特区的土地上》,后又写了《降职者》、《所长》、《润笔》等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送别灵魂的女工》等。
赖房千(1957~ ),笔名房千。连平人。大专毕业。现任深圳市民协常务副主席、深圳市龙岗区文联主席、深圳市龙岗区作协主席,深圳市龙岗区音协主席。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共30余万字。已出版诗集《送春天上路》、《生命的冲动》。作品《女人和猫》曾获全国诗歌创作一等奖。组诗《特区·山村·渔村》获深圳市第三届“特区文学奖”。近年主要从事歌词创作,有作品先后5次在全国获奖,入选中央电视台、文化部等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并被收入多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歌曲集。2003年出版第一张个人作品专辑VCD《盼团圆》。系中国音协、中国民协会、中国诗歌学会、广东作协、广东视协会员,深圳作协主席团成员。2005年评为二级作家。
赖育芳(1941~ ),兴宁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历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翻译,文化部外联局驻日本使馆一等秘书,副译审。1981年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译著短篇小说集《永泰公主的项链》([日]居崎秀树原著)等。
赖济煌(1940~ ),笔名丁冬。宝安人。在广州读高中,曾辍学。1958年参加广州青年垦荒队到海南岛。在农场场宣教科工作时开始写散文诗,发表50多篇。1963年调澄迈县团委工作,后任团县委副书记,多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和报告文学。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共青团广东省委委员。参与创办《黄金时代》杂志,后任总编辑。曾任团省委第六、七届常委,省青联第五届副主席,广东作协第三届理事。现任中国青年报刊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杂志出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青联委员联谊会会长,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
赖悦辉(1956~ ),笔名野夫。廉江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上校军衔。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编研室正团职组长。现任广东省政协办公厅人事处处长。1981年以来,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花城》、《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500余首(篇)。有作品被收入多种集子。组诗《长征路上》获《解放军报》“长征杯”征文一等奖。诗集《风流军旅》获广州军区第二届“战士文艺奖”。1993年加入广东作协。1994年加入省散文诗学会。系政协广东省第九届委员。
赖海晏(1935~ ),惠东人。中共党员。编审。华南师院中文系本科毕业。曾任广东师院中文系教师,《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编辑、记者,《南方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南方周末》主编,广东省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联执行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省报发表首次颂扬学雷锋典型陈观玉的通讯(与人合作)。工作期间及退休后,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千多篇,在上述三报均开辟过专栏。已出版著作《花鸟诗缘》、《青春梦痕》(该书列入花季丛书,获全国第六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浪花集》、《翠痕集》等。
赖寄丹(1961~ ),原名赖继丹,笔名寄丹。女。江西南昌人。副编审。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曾任南昌市文联《小说天地》杂志社编辑,南昌市文学院专职作家,广东《黄金时代》杂志社编辑。现任《人民日报》主任编辑(记者)、“人在华南”版主编。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会员、广东青年文学院第二批客座作家。1981年始发表作品。已在国内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100多万字。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圣女》,长篇小说《走不到的天边》、《裸岸》,长篇传记《报业豪门》,散文集《花非花》等5部著作。主编出版《人在华南》一书。中篇小说《四姑娘机台》1990年获江西省首届中长篇小说奖、南昌市政府文艺奖。在《人民日报》主编的专栏《凡人一瞥》、专版《新闻在线》分别获广东新闻二、三等奖。
赖 薇(1968~ ),女。笔名风之翼。广西罗城人。大学本科学历。1990~1993年任广西河池地区教育学院“阅读与写作”课教师。1993~1995年任东莞市大岭山中学高中语文教师。1995~1996年任《东莞工商报》编辑、记者。1996年至今,在东莞电视台任新闻中心记者。有一批散文、通讯发表于省、市级报刊。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鄞 珊(1969~ ),女。潮州人。民盟盟员。大学本科学历。1988年起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86年始发表作品,主要从事诗歌、散文、杂文创作。已出版诗歌、散文集《雁飞时》。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
鄢文江(1963~ ),笔名梅寒、若智仁。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自考中文大专毕业。1981年冬入伍到西藏军区司令部。曾获“全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86年春退伍。1988年冬南下打工至今。1983年5月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西藏日报》、《解放军报》、《四川日报》、《羊城晚报》、《四川文学》、《小小说选刊》等刊物发表打工题材的小说、散文、评论100多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南国泪》,中篇小说集《路在何方》,短篇小说集《灵魂撕裂的声音》,评论专著《触摸泣血的灵魂》。撰有散文集《野草》。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1999年7月至今任《江门文艺》杂志社编辑。
鄢烈山(1952~ ),湖北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高级编辑。当过农村教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现任职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1984年起开始杂文、随笔、评论写作。迄今已出版杂文集《假辫子真辫子》、《此情只可成追忆》、《钢丝上的中国》,合著长篇传记《中国第一思想犯李贽传》等,共16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等书均对其作品有所评介。散文集《一个人的经典》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雷石榆(1911~1996),笔名纱雨、杜拉。台山人。1933年留学日本。1935年任东京《诗歌》主编。1936年回国后历任广州《中国诗坛》主编,第二战区敌前总司令部编译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总会第三届理事,江西《民治日报》副刊主编,台湾《国声报》副刊主编,台湾大学副教授,天津津沽大学教授。1932年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日文诗集《沙漠之歌》,小说集《惨别》,小说散文集《婚变》,中篇小说集《夫妇们》,诗集《国际纵队》、《1937/7/7~1938/1/1》、《新生的中国》、《小蛮牛》、《八年诗选集》,论文集《文艺一般论》,专著《日本文学简史》、《潮流诗派》等。
雷国维(1936~ ),原名雷危。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1947~1948年随父母移居台湾。曾就读于台湾师院附中。1951年柳州铁中初中毕业后进入广州铁路司机养成所。曾在广州机务段当副司机。1953~1956年到四川参加宝成铁路建设,当运转车长、司机。1956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1957年被错划为“中右”分子,受到留团察看一年处分。1959年先后在《文艺月报》、《人民文学》、《草地》、《边疆文艺》等刊物发表《夜话两篇》、《鸭客》等短篇小说。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戏曲团体从事创作。1960~1980年期间,有13年在牛棚、“学习班”及下放的山村度过,前7年写过一些剧本供演出,其中京剧《春城凯歌》、滇剧《柏洁圣妃》、《斩蟒撞婚》均载入《中国戏剧年鉴》(1982~1984年版5卷本),还发表过《滇池渔火》、《段长和我之间》等散文、小说。1980年起调至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业余时间写过电视短剧《小邮花》及短篇小说数篇。1985年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任职至今。著有散文集《生险的翅膀》和小说集《不如归》。
雷 鸣(1934~ ),四川达县人。中专毕业。中共党员。大校军衔。广州军区司令部军事研究员,《军事学术信息》主编,现已退休。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岭南诗社社员,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业余创作。著有散文集《古罗马两面神》、诗集《巴山粤海》、军事专著《孙子制胜术大观》。合编文集《湖广云游》、《南沙自古属中华》、《漫谈指挥员修养》、《古代兵法辞典》、《浴血朝鲜》、《广东省高校军事教材》、《南粤高唱“三好”歌》等7种。
雷顺球(197~ ),湖南祁东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4年参加《沪州教育报》主办的文学创作班。现供职于广州军区华泰执行所。1997年加入广东作协。系上海中华书协会员。著有诗歌集《心岸》,散文集《心语》。创作以诗歌、散文为主,兼写小小说。诗歌《珍惜》1992年获全国“新世纪杯”诗歌大赛二等奖,散文《书是我永远的朋友》1995年获《羊城晚报》理论学术部主办的“我的读书生活”征文三等奖。
雷 铎(1950~ ),原名黄彦生。潮州人。中共党员。作家兼学者。1968年参军。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8年应征入伍,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专业创作员。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研究员、副所长,广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一级作家。 1974年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男儿女儿踏着硝烟》,报告文学《从悬崖到坦途》,短篇系列小说《人生组曲》等。2004年出版《十分钟禅宗》、《十分钟风水学》。《男儿女儿踏着硝烟》获首届《昆仑》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从悬崖到坦途》获全国首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军首届“八一奖”。
鲍 十(1959~ ),原名鲍玉学。黑龙江肇东人。一级作家。1983年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专科毕业。现为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2004年评为一级作家。1989年开始创作。已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已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拜庄》(北方文艺社)、《我的父亲母亲》(中国文联社),长篇小说《痴迷》(北方文艺社)、《好运之年》(百花文艺社),日文版小说《初恋之路》(日本讲谈社)等。有作品在台湾发表。中篇小说《纪念》被改编成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并获第五十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责任编辑:田高峰) |
- 上一篇: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
- 下一篇:中国 广东作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