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作家
时间:2023-01-31 21:04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点击:次
郑伯奇 笔 名: 何大白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895.6.11一1979.1.25
民 族: 汉族
生平简介
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文艺理论者,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原名郑隆谨,字伯奇,1895年生于西安长安,幼年家贫。15岁加入中国同盟会,一年后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帝国大学。1919年参加同盟会,1920年在《少年中国》1卷9期发表第一首诗作《别后》。次年加入创造社。192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哲学科。同年回国,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他来到上海,开始从事文艺工作,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刊物有“创造月刊”、“北斗”、“新小说”等。1929年,曾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1930年2月,当选为左翼作家联盟常务理事,同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独幕剧《抗争》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1932年他与夏衍,阿英一起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他与阿英等合作或改编《盐潮》、《泰山鸿毛》、《时代的儿女》、《华山艳史》、《到西北去》、《女儿经(1934)》等电影剧本。还用郑君平、郑平子、席耐芳等笔名在上海《晨报》的“每日电影”副刊上发表电影批评与理论文章,被称为“十五员大将”之一。他与黄子布(夏衍)分别翻译了苏联普多夫金的《电影脚本论》和《电影导演论》,单独翻译了苏联狄莫辛柯的《电影结构论》,他还将其它国家的优秀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抗战爆发后,到西安编辑《救亡周刊》。隔年到重庆,任职于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43年冬回西安任陕西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45年为《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主编剧刊《每周文艺》。1946年出版《参差集》。
解放后,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文联副主席、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并写作评论和回忆录。其中回忆创造社的文章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后结集为《忆创造社及其他》。 1951—1952年创作秦腔剧本《血训图》和《史惠珍劝夫》,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作品集《郑伯奇文集》 1979年1月去世。
郑伯奇-著作书目
《抗争》(话剧、短篇小说合集)1928,创造社
《轨道》(戏曲集)1930,启智
《宽城子大将》(中篇小说)1932,良友
《打火机》(短篇小说集)1939,良友
《两栖集》(文艺理论集)1937,良友
《墙头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7,千秋
《哈尔滨的暗影》(话剧)1941,上杂
《参差集》(散文、译文合集)1945,大陆图书杂志出版公司
《忆创造社及其他》(回忆录)1982,香港三联
黄悌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6
民 族: 汉族
江苏江宁人。00党员。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华北大学文工团、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中国剧协剧本创作室编剧,西安话剧院副院长,西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话剧剧本《钢铁运输兵》、《巴山红浪》、《卧虎镇》、《延水长》、《西安事变》(合作)等。
贾平凹 (jiǎpíng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 ,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作品《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贾平凹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并非书香门第,家中世代是农民。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 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另外,《我不是个好儿子》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他的《延川城》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被选入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第9册课本内
贾平凹作品所描写的场景是他所熟悉的农村,例如《秦腔》
他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农村是最落后的地方,农民是最贫困的人群。现在中国的“三农”概念,农业、农村、农民,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原来说的是我们是农业国家,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农民离不开土地。现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却剥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有些是主动离开的,有些是被迫离开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我的老家棣花村,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而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迅速上涨,农村又成了一切社会压力的泻洪池。旧的东西稀哩哗啦地没了,像泼出去的水,新的东西迟迟没再来,来了也抓不住,四面八方的风方向不定地吹,农民是一群鸡,羽毛翻皱,脚步趔趄,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土地上出走,虽然他们是土命,把树和草拔起来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在哪里都是难活。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秦腔》授奖辞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喂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能授予我,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当获奖的消息传来,我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给屋子里的佛像烧了香,给父母遗像前烧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当年动笔写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要写的这本书将会是什么命运,但我在家乡的山上和在我父亲的坟头发誓,我要以此书为故乡的过去而立一块纪念的碑子。现在,《秦腔》受到肯定,我为我欣慰,也为故乡欣慰。感谢文学之神的光顾!感谢评委会的厚爱!
获奖在创作之路上是过河遇到了桥,是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有幸生在中国,有幸中国巨大的变革,现实给我提供了文字的想像,作为一个作家,我会更加努力,将根植于大地上敏感而忧患的心生出翅膀飞翔,能够再写出满意的作品。
谢谢!
代表作:《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情劫》《高兴》等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
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厚畛子乡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度,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日本题材的小说《黑鱼千岁》,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主要作品简介:
《全家福》以不为人们熟悉的古建行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四合院中古建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状态和沧桑变化。平民化的小四合院,古建队长王满堂和他的两位妻子、三个子女,以及邻居泰然豁达的000军医周大夫,热心助人的治保主任
春秀婶等等,演绎了一出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悲欢离合,以风趣幽默的京味语言表现了时代变迁中北京百姓的平凡故事。
作者娟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一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孙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刘婶,时乖命蹇却对生活泰然达观的周大夫,以及柱子,刨子,门墩,坠儿等年轻人.小说在社会嬗变中展开故事,深化了爱国爱家,热爱生活,数爱生命的主题.其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全书处处表现着北京人对生活,对世事的积极态度和达观性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风俗画卷,读来饶有韵味,回味无穷。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胃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衰落 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木川》以古镇青木川作为小说的背景,以“土匪”魏富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以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变迁来见证历史变革中的功过。他是土匪,却兴修水利、架桥修路造福人民;他目不识丁,却盖建学校,重视教育,希望青木川的后人读书识礼;他种植大烟,却只销往外地,不允许当地人抽;他娶了六房太太,个个有故事...... 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被这个“土匪”改造为一片富庶繁华的热土。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后,蕴涵着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同时,在描写历史变迁中反映现代人思想的困惑以及文物、建筑保护和开发的两难状态。
王仲生 (1936~),笔名仲真。浙江兰溪人。195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57年起任西安市中学语文教师,灞桥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组长,1982年后任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唐都学刊》主编,并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市文史馆员。195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副主编、撰稿人。《当代文学新编》、《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编委、撰稿人。个人专著《鲁迅作品试析》1981年获陕西省首届社科学术研究优秀奖,《贾平凹的小说与东方文化》1996年获陕西省第六届文学奖。1995年被评为市劳模,1998年获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陈长吟 姓 名: 陈长吟
笔 名: 常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
民 族: 汉族
原名陈长群,陕西安康人。00党员。198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创作员、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汉江文学》杂志主编,西安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美文》杂志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副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山亲水亲》、《山韵水韵》、《那片裸土》、《行色匆匆》等。散文集《山梦水梦》获陕西省首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这方乐土》获海内外首届中国散文旅游文学奖,散文《地质客》获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小说集《风流半边街》获西安市第六届文学奖、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届炎黄文学优秀编辑奖,歌词《我有一方印花土布》获1988年全国歌词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奖。
曾致力于“紫香槐博客散文丛书”编辑。这套丛书共7册,收录了陈长吟、孔明、王新民、杨莹、巩志明、王春、史飞翔等人的网络散文作品。据悉,这是我国目前出版的第一套纯文学博客散文丛书。
焦万利,笔名信正。西安户县人。00党员。大专文化。1965年应征入伍,曾任西藏军区某部副政委。1987年转业后在县乡机关工作。2002年创办上林苑诗联学会任会长。现为陕西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集《诗吟天地》(3集),《联对古今》(楹联选第一集),收录诗词联作品2360多首(副)。共出版文学作品4部。代表作入选《古今著名诗人文选》等,5副联作被旅游景点收藏。2003年被授予中华英才称号。
杨涛 笔名恒毅,号无形斋主,大学文化,现为陕西户县县委宣传部干部,现年55岁。曾出版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等6部,获省市文学奖10余次,新闻奖40余次,画作曾多次在报刊发表。画作入选《当代中国杰出文人书画创作精典》、《古国丹青画卷》、《中国实力派画家精粹作品集》等大型画册,曾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获金、银、铜奖。2004年,国画作品曾被邮电部选入《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中国当代书画百杰》、印制明信片全国发行;被中国金鼎奖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评审会授予"中国美术百杰",中国书画研究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百佳"等荣誉称号。个人传略辑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大型辞典,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特聘院士。高级美术师。
初 红 1940年生,原名赵昌济。陕西户县人。196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户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户县画乡诗社副社长兼《画乡诗浪》主编。在全国5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歌词500多首,论文20多篇。诗歌《追求》、《毛泽东》获省级奖。8次获西安市影评"希望奖"积极分子奖。作品《老师,睡吧》编入《中国当代歌词选》,《明亮纯洁的世界》编入《中国企业之歌》,《老师的爱》编入《当代教师诗歌散文选》。主编《黄土地》等6本书,参编《中学生阅读文选》等3本书。传略编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
李强华 原名李天身。陕西户县人。00党员。1956年起历任家乡团支部书记,中国歌谣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户县文学协会主席,户县画乡诗社社长,户县第九届政协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养好猪》、《锄头底下开诗花》、《牧归》等。
刁枭武,陕西高陵人,生于1969年12月27日。西北大学中文系三期作家班毕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小说、诗歌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著有诗集《永远的缪斯》、《孤独情诗》、《向东的长歌》以及长篇小说《五所志》、《白河遥》等。
王仲一 (笔名忙中、向光、费辛),1934年6月出生,陕西省高陵县人。建国初任教员,后长期从事群众文艺和民间文学的组织领导工作,曾历任县文化馆副馆长、剧院副院长、剧团团长、文艺刊物、民间文艺资料主编、县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县史县志总编等职。1984年至1998年,任县政协一至四届副主席,现兼任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旧志整委会委员、陕西省企业文化研究院理事、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员)、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等。数十年间,他以艰苦卓绝之毅力,把一个县的民间文化经验特别是有特色的“高陵新故事”编讲活动,推向省内外,培养出名故事家及民间文艺家40余名,发表和流传优秀故事百余篇,出版多种专辑。他根植于群众,终生笔耕不懈,先后发表民歌、故事、评论300多篇,其中篇《给老婆让个座》,曾被评论家贾芝推荐至国内外。迄今,共出版编著《开拓者的风采》、《十四游记注》、《泾河行》等13本(部)。其中:《民俗趣味故事》获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赏状;《陕西民间社火词曲选》获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成果二等奖。《给老波让个座》获省级优秀评论奖。他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北京燕图联作家、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作家、还曾任省协理事、常务理事、首届省群文学理事。鉴于成就,省政府授予省级劳模称号,先后五次获省级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1996年5月,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民间文学家”称号,奖以铜质荣誉金牌终身荣誉。省政协授予省级优秀文史工作者。198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曾授予“对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发展与繁荣作出贡献”的中国民间文艺家称号。1998年11月,被全国有关系统评为《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大百科人物传集》、《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作家辞典》等二十多中外名人辞书辞典,向国内外发行。
王清泉 1932年12月生,陕西合阳人,陕西省高陵县邮电局调研员。主要学术成果:毛主席诞辰100周年陕西省大型图片及书法大展中,创作和编写的怀念诗集参展;文章《血战雪花山》、《大战娘子关》、《保卫黄河》获陕西省邮电系统二、三等奖和纪念奖;“孔繁森”纪念馆,陈列创作和编写的诗集《孔繁森之歌》,并编写“九歌”诗集,《神州警示》纪实报告,主编《高陵邮电志》获西安一等奖并在北京展览。系陕西省诗词学会、渭南市诗词学会理事,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继光
陕西省高陵县张卜乡人.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高陵县政协委员。曾有诗作在《延河》《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并获奖。
陈忠实,男,1942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汉族,00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桐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00第十三、十四大代表,00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白鹿塬》
王渊平 ,1958年2月出生于陕西关中一个农家。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在基层乡镇工作20余年,曾任文化专干、乡镇长达13年之久。1985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三百余篇(首)。出版诗集《爱的默言》、《秋之湄》,长篇小说《水幻终南》曾获第八届西安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供职于西安市长安区委宣传部。
胡觉照,陕西长安人,1943年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历史学教授,作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编并出版了《中国000党史教程》(上下册),出版了长篇小说《愣娃》、《漩涡》,发表了中篇小说《皇天后土》、《吝啬的上苍》,及报告文学《黄河作证》等,此外,还发表有思想史、远古史、现代史、哲学、经济学、私营经济等方面论文100余篇,90余万字。
薛亚利,男,汉族,西安市长安区人.中央党校研究生,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先后任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长安报社总编辑、长安开发采编中心副主任、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西安市双文明先进个人、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华英才金牛奖、中国世纪大采风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作家、2005年度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等荣誉。
从事新闻和文学创作30余年,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作品200多万字,130多篇(次)在全国、省、市获奖。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新闻、文学专著《耕耘在长安大地》、《风雨长安情》、《金灿灿的谷穗》3部,计100多万字。《耕耘在长安大地》获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风雨长安情》获中国世纪大采风优秀著作奖。调研报告《社队企业在调整中也大有可为》,被《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编者按发表,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报告文学《市场中的海燕》获全国首届大地之光评奖活动一等奖。系列评论《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一至九论》获首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散文《邵华泽先生》获全国第三届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系列评论《金色种子应洒向希望的田野》等5篇在西北五省区首次获中国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散文《春燕筑巢》获天津市作家协会等举办的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从“美佳之路”到“绿园效应”》获全国第六届新世纪之声“共和国颂歌”征文金奖。论文《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2006年9月下旬在中宣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事部等33个部委联办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受到表彰奖励。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对年会进行专题报道。散文《费孝通和他的“富民曲”》,近日在全国第六届中国世纪大采风中获散文类金奖。
阎道勇,1958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子午人。出生于一乡村医生家庭,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省级医药单位供职,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过小说数篇。《蓝衫根》是作者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
卢知民,陕西长安人,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60余万字,曾多次获奖。2002年,散文作品入选国家级大型散文典籍《中华当代散文大观》:2004年,出版散文集《故乡,我心中的关文》;2005年,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评为优秀中华文艺家,本人简介及作品辑入《中华文艺家大辞典》;2006年出版历史小说集《三国新语》。现任长安印社文艺杂志《长安艺苑》主编。供职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
郑随社:笔名逸农。1960年生于陕西长安神禾塬畔贾里村。1987年10月参加农村金融工作。1992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专业。1993年创办西安富秦城市信用社。先后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编著教材三部(合作)。近来年开始学习和研究古体诗词、书法、山水画。在国内多家刊物、专集发表作品近100余首(幅)。主编《西安市合作银行成立书画纪念集》、《郑随社诗·山水画典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萧宝善,教师作家,西安市长安区黄良乡人。1937年2月7日出生于终南山一个普通的农家。1957年毕业于陕两师范学院中文专科。参加工作以后,又于196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函授中文系。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区教育局副局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区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在《人民教育》、河南《百花园》、武汉《写作》和陕西《百花》、《陕西画报》、《陕西少年》以及《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北工商报》《教师报》等40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60余篇约60万字,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神禾集》。散文《燕衔泥》、小说《暖壶》等9篇文章被汇编进6种文学作品选集之中。《挂匾》、《在秦岭旅店》等6篇小说先后在区、市、省、全国获奖,《神禾集》一书获西安市第七届文学奖提名奖。
崔皓 男,汉族,1944年3月生,陕西长安人。作家,副研究馆员。1972年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00党员,县政协委员。历任长安县中心创作组成员、郭杜镇经委主任、党委宣传干部、镇文化中心主任、柳青文学社长等职,现任韦曲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西安市群众文艺创作中心艺术指导。1983年以来,先后被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省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9个学术团体接纳为会员。主要业绩: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0年,被授予“陕西省社会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应邀参加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拍摄、策划和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狮子方阵表演组织活动。坚持业余创作20余年,曾在《延河》、《百花》、《当代陕西》、《北国风》等省内外报刊、出版社发表小说、散文、剧本等千余篇(册),计250万字。曾参与《长安戏曲志》、《长安民间文学集成》、《可爱的长安》、《长安历史名人传》等书籍编撰工作。秦腔《送水》获西安地区民兵文艺调演一等奖;短篇小说《不安分的二嫂》获全国农村题材和扶贫题材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1993年10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专著《长安社火艺术》,获陕西省民间艺术编撰成果奖,省第二届艺术科研成果三等奖,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999年5月荣获00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联文艺创作“嘉奖证”。1999年9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毕塬-郭杜纪事》一书。2000年11月,小说、散文集《潏河弯弯》由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5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大写韦曲》一书,获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七个一工程奖”。个人辞条被辑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2004年业绩被收入大型文献《中国著作权人档案》之中。
毋东汉 (1943——)儿童文学作冢,中学高级教师,00党员,陕西长安人。从1964年到现在,共发表小说、散文、诗、散文诗、寓言和故事等文学作品600多篇,1994年获全国语文教师征文大赛四项全能(教研论文、下水作文、教学方案、板书设计)二等奖。散文诗《红旗情》1991年10月获西安市总工会蝴蝶杯“社会主义在中国”征文三等奖。1990年由市群众艺术馆出版诗文集《风雨灯》,1996年与人合作,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小学升学作文复习指导》一书,并参与《可爱的长安》、《委员风采》、《人大代表风貌》等书编辑工作。近两年由省儿童文学研究会出版寓言集《育圃寓言》和长篇儿童小说《怪灵外传》。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瑾事、长安县政协八、九、十届委员。
袁银波,男,汉族,1951年12月出生于陕西扶风班家谷。1969年入伍当伞兵,从事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多次立功受奖。1969年复员,当年在《陕西日报》编副刊,次年调陕西省作协,在《延河》编辑部工作,今供职于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为该所文人书画研究中心主任、专业作家,曾创办并主编过《宝葫芦》、《神童》和《艺术界》杂志。现已发表1500余万字文学作品,包括诗歌300余首,寓言200余则,中、短篇童话80余篇,报告文学50余篇,长篇小说5部,中、短篇小说40余(部)篇,专著29部,有多部作品获奖。出版有长篇小说《碧血鹰魂》、《秦宫秘史》、《残秋》、《媚蝶》等;散文集《袁银波诗文选》等;长篇报告文学《法门寺迷宫掘宝记》等;儿童文学集《秦始皇帝陵奇遇记》等;连环画《法门领袖玄奘》等。童话代表作为《圆圆“国王”》,被全国多家童话选刊选入;小说代表作为《后三国演义》,被《中国新闻》、《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予以推荐;29集电视连续剧《乱世英雄吕不韦》(原著《秦宫秘史》),在全国及台港澳上百家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被评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十大电视剧之一。系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其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被评为2006年度优秀作家。
鲁绪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选刊》、《中国诗人》、《诗潮》、《绿风》、《延河》、《散文诗》、《时代文学》、《中国妇女》、《中国西部文学》、《陕西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西部抒情》曾获得《诗刊》社主办的“首届汉江诗会”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读本》、《200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等多种选集。被评为新浪博客诗人300家之一。
杨莹,曾用笔名英子、杨子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写诗、散文,也写小说。主要作品集有《杨莹小诗》、《风起雨飘》、《少妇集》、《品茗》、《纯真年代》、《花儿日记》等。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版本,多次获奖,“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路男,大专文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大雁塔诗刊>>主编,《东方红》诗刊编辑。出版有诗集<<阳光地带>>、<<阳光纪念日>>等,诗集《阳光纪念日》获中国作协《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优秀诗集奖。2003年进修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高级创作班,并被评为年度优秀学员。<<大雁塔诗歌广场>>论坛创办人,<<陕西诗歌广场>>论坛常务主持人,新浪“大雁塔诗歌群”圈主,<<民族诗人>>论坛斑竹。供职于西安某高校。
田建国(笔名:浩歌,秦晋子),雄性公民。祖籍晋人称"九毛九";落地(出生)秦成为"秦老大"。高级政工师,烟酒生茶博士。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编辑,草根文学的倡导者和耕耘者。曾当过握锄把的知青、跋山涉水的水文地质队员、与高低压打交道的电工、手勤腿勤嘴勤的党工团干部等。现在陕西省西安某单位供职任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一沾此“座”垫,时有不可尸位素餐之语响在耳畔。已过不惑之年才手痒心动起来,操豁牙之刀,舞半截之剑,班门弄斧地信笔涂鸦,手工制造些不成"体"统的散文随笔、小说故事、杂文杂谈、诗歌歌词等,妄想著作等腰,实属半罐子晃荡、痴人做梦也。有数百篇(数十万字)文学"拙"品星星点点地挤上数十家报刊丢人现眼,反以为荣。头枕黄梁时夜郎自大,梦见自己倒骑毛驴,扬鞭催驴加入了中国"做鞋"的行列。部分作品入选《新世纪精短文学作家十人行》、《作家文苑精粹》、《相思树》、《世味心语》、《论苑新声》、《大地新叶》、《龙门震语》、《八面来风》、《十个人的背影》、《行吟大地》、《放歌山海》、《我的名字叫建国》、《西部风采人物》等文集。有多篇作品获奖。
作者认为: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为手段,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换言之,文学是生活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有了扎实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去写自己生活和工作中所熟识的东西,去进行主题提炼和主题塑造,就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同时,文学工作者要有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站在政治的前沿和历史的高度去发现去写作,让文学成为历史和文明的启示录。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甘做“清道夫”,不当“垃圾王”,努力做一个新时代大地文学的轻骑兵。作者还认为: 诗,是现实的浓缩,生活的提炼,智慧的结晶,睿智的闪现,心灵的相约,语言的嬗变。诗,不只是阳春白雪,也不应是下里巴人。她来自人民大众,还能回归到人民大众之中,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诗,切忌寡淡直白,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诗,贵在意切情深,躯丰血满,生动真诚。万勿一味追求高深,陷入让人不知所云,难以读懂的晦涩泥沼之中不能自拔。让人读不懂的诗易朽,其产量愈大,则垃圾愈多。让我们一起走出“读不懂的才是诗”的误区。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路遥
邹志安 陕西礼泉人。000党员。196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历任礼泉县小学教师、县文化馆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创作员、理事、主席团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说集《乡情》、《哦,小公马》,中篇小说集《心旌,为什么飘摇》等。
邹志安凭借《哦·小公马》和《支书下台唱大戏》连获第7、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跃上全国文坛。
邹志安,既是农民的儿子,他便把表现中国农民喜怒哀乐、理想追求和中国农村的变革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的主题。他便摒弃了我们这个年代的文学小圈里的一些人,那种故作高雅、闲适及其浮艳媚俗的贵人气,公开地宣告"为土命造影是我矢志不渝的创作目标",甘愿为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亿万农民摇旗呐喊,助威鼓动。他以他的全部创作记录下了在党的领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变革中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历程。
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内在的生活激情,构成了邹志安小说创作主要旋律。粉碎"四人帮"不久,他就写出了《工作队长张解放》、《土地》等优秀作品,讴歌了党和人民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加振作精神。他密切地关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的农村现实,一连写出了《关中冷娃》、《粮食问题》、《乡情》《赔情》、《窦莉莉》、《大铁门》等中短篇,努力表现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和希望,热情地讴歌和展示了农村改革家的崭新精神风貌。近年,他的创作进入更深的心理层次,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社会文化心理的巨大变迁。他不断探索,不断求新,在艺术上不断地从脚下那块熟悉的土地吸取营养,又赋予新的表现,成为个性鲜明、有关中味的乡土作家。关中原野的生活场影,乡土风情,沧桑变故使他的作品有田园生活朴素清新的诗情画意;而农村劳动者的艰苦创业和传统意识以及同新的浪潮的巨大冲撞,则使他的作品又具有黄土般的沉重感。这一切构成了邹志安小说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关中沃野清新、明丽、又厚实深沉的审美价值。他无愧是农民的儿子,人民的作家。
耿翔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
民 族: 汉族
陕西永寿人。000党员。1983年毕业于成阳师专中文系。历任永寿县中学教师,咸阳市文联干部,陕西日报社《星期天》编辑部编辑。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会议,同年9月,参加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2001年,在北京出席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任陕西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
著有散文诗集《岩画:猎人与鹰》、《望一眼家园》,诗集《母语》、《西安的背影》等。正在编著散文集《采铜民间》。诗歌《灯盏》获《星星》沪州老窖杯二等奖,散文诗《乡村情感》获1993年最佳作品奖、《我读荒原》获《星火》牡丹亭杯一等奖,组诗《东方大道:陕北》获1991年《诗刊》优秀诗文三等奖,《黄土大道》获1991年诗神杯一等奖,诗集《西安的背影》获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八届文学奖在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比中,入选12部初选作品。
孙见喜,男,汉族,陕西商州市张村乡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1970年分配到豫西“三线厂”任助理工程师,业余创作小说,1981年调西安某军工所任工程师,1984年调入省出版社做编辑,现任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贾平凹之友》网站主编。孙见喜书法作品清正刚强、骨力内蕴,有欧阳询意趣,被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传略收入《古国丹青画卷》,书法对联被中国画研究院和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收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卷)》。他的行书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收入中国书画研究院2006年出版的《中国传世书画鉴赏(第三卷)》并被该院评为“传世金奖”。作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孙见喜出版有各类文学著作十多部,主要有:1991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贾平凹之谜》;1992年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望月婆罗门》;1993年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小河涨水》;1994年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鬼才贾平凹、一二部》;1998年台湾金安出版社出版的《孙见喜散文精选》;1999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散文合集《亵渎偶像》;1999年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评论《〈浮躁〉评点本》;2000年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浔阳夜月》;2000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中国文坛大地震》;2001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传记《贾平凹前传》;200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山匪》、2006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见喜评论集》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省市及报刊文学奖三十余次。
王汶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1-1999.6.5
民 族: 汉族
王汶石又名王礼曾,王仲斌、王蕴石,山西荣河(今万荣)人。1936年在县高小就读时已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参加“县人民武装自卫队”。1939年加入中国000。此后,在西安东北竞存中学就读时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加入山西人民牺牲救国民盟会。1942年6月至陕甘宁边区西北文艺工作团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研究员、团长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秧歌剧《抓壮丁》、《边境上》等早期作品。
1949年10月,调边区文协任《群众文艺》主编。后任《西北文艺》副主编。1954年参加筹建作协西安分会并任秘书长。1955年后,创作了《风雪之夜》等描写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短篇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1953年起,多次深入渭南、咸阳农村体验生活,创作了很多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短篇小说,受到广泛好评。196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沙滩上》,涉及农村干部在指挥生产中的思想作风问题,发表后曾在全国报刊上引起广泛评论。
1962年参加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回国后被任为中国联络委员会委员。1976年以后,发表了《通红的煤》、《挥起战刀的炮手们》等小说及一些诗歌、散文、文艺论文。任陕西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1999年6月5日逝世。
生前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第一任秘书长,000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及第五届名誉委员。
杜鹏程(1921~1991),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现代作家。000党员。大学毕业。
1921年3月28日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一户贫农的家庭里。由于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又因生活所迫到韩城市一家店铺当学徒。1934年到1936年,杜鹏程经人推荐转到离家二三十里远的一个乡村学校(现西庄中学)半工半读。这三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1937年抗战爆发,十六岁的杜鹏程参加了000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延安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学员。1938年初夏,在000员老师的介绍下,杜鹏程踏上了去延安的道路,从此揭开了个人生活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到了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经过整风、大生产运动后派往工厂工作,在西北野战军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新华社西北野战兵团野战分社编。
解放前杜鹏程在农村、工厂、部队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素材,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与写作基础。1949年后历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在长,中,短篇创作中都获得显著的成就.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怀同志感人的形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杜鹏程联系自己的战争经历,进一步思考党和人民是怎样继续前进、怎样进行这一场新的建设和斗争的。随后又创作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历史的脚步声》,短篇小说《工地之夜》,《夜走灵官峡》,《第一天》,《延安人》,小说集《年轻的朋友》、《平凡的女人》、《杜鹏程小说选》,《杜鹏程散文选》、《杜鹏程散文特写选》,评论集《我与文学》等作品。这些作品刻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贵的品格,塑造了一批优秀的领导、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的形象,同时揭示了生活中刚显露的一些问题。小说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
都说最美的爱情只能在作家的小说里找到,但有这么一对专事小说创作的文坛伉俪却恰恰相反: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相识相爱,在血泪交流的浩劫中相知相守,在生死两界的守望里相思相忆……他们情深似海却惜墨如金,翻遍两人几百万字的作品,看不到一篇专门描述他们感情生活的文章,甚至也很难找到“爱情”这两个曾经金贵而今已泛滥成灾的字眼! 他们就是一代文豪杜鹏程和他的作家妻子问彬。
李若冰 笔 名: 沙驼铃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6
民 族: 汉族
简介
陕西泾阳人。00党员。1945年毕业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38年参加延安抗战剧团,后历任中央宣传部助理秘书,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00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化文物厅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陕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陕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00陕西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省委委员。1993年获青海石油文联突出贡献奖,1999年获中华铁人文学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红色的道路》、《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爱的渴望》(合作)、《李若冰散文选》、《高原语丝》、《塔里木书简》、《满目绿树鲜花》、《李若冰散文》等。
朱鸿,著名作家,1960年出生,陕西长安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 民进成员。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华岳文学出版社编辑,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散文集10余部,主要著作有《西楼红叶》、《关中踏梦》、《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西部心情》(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等。作品入选百种版本及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辋川尚静》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并播放。2003年作为西安杰出青年代表参加中国南京世界古都博览会杰出青年论坛并发表演讲
《羞留长城》获全国未来作家大奖赛优秀散文奖,《为了一本书》获1987年《文学报》优秀散文奖, 《黄河壶口瀑布》获首届壶口瀑布征文三等奖,《乾陵是唐人的》获1985年西安市优秀散文奖,散文集《白原》获西安汉斯杯青年文学一等奖及西安市第六届文学奖,《关中踏梦》获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双五文学奖、《少女的金子》获深圳青年最是难忘全国征文优秀作品奖、《药叫黄连》获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七届双五文学奖、《西部心情》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
朱鸿十分欣赏柳青的名言:“作家是以60年为一个单元的。”按朱鸿的理解,一个作家历经60年才能世事洞明,一个作家的作品经过60年的传播才会水落石出。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此朱鸿认为,柳青所论是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的,所以朱鸿之感,显然也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如果作家仅仅是为稻高梁谋,那么竖子不足与谋了。
郭兴文,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二十年新闻采编生涯中曾写过系列文物考古方面轰动全国的重大发现的报道。1998年他自己发现并采写长安农家九道圣旨独家报道成为当年全国热点新闻。2000年与权威专家论战,批评现行中学课本差错硬伤六七百处,引起全国巨大反响。从事编辑工作编《秦镜》杂文19年,使其成为名牌专栏;并十多次主编具有重大影响的征文活动。
郭兴文发表历史、考古学、、新闻、文艺理论方面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译著、诗集、文集多种。参与主编的丛书四套一百多卷。担任主创总撰稿的系列电视文化专题片《黄土文化寻根》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新闻作品及散文、杂文、随笔评论、学术论文及学术专著等先后获全国省市奖五十余次(17次全国一二等奖)。2003年陕西省记协和西安市记协联合将他推出为“专家学者型新闻工作者”典型,并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04年获得第六届韬奋新闻奖。
和谷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9/9
民 族: 汉族
原名和都蛮。陕西铜川人。000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青年》记者,《长安》主编,《特区法制》总编辑,陕西省文联副秘书长,西安市作协副主席,省作协青工委副主任,海南省作协创委会主任,海南省、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无忧树》、《远行人独语》、《巴黎望乡》、《还乡札记》,报告文学集《古都纪事》,另有《和谷诗选》、《和谷文集》(6卷)等20余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编剧。《无忧树》获1976—1988年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市长张铁民》获1985—1986年全国第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铁市长》(编剧)获1992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中央电视台优秀剧目奖。报告文学《中国百年油矿》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荣誉奖。兼事书法绘画。散文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子页
原名姚正兴。浙江萧山人。000党员。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石油部管道局干部、石油部领导秘书及基层单位党委书记,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副省长秘书,000西安市委第一书记秘书,《长安》月刊主编,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庞进 笔 名: 慧雨、庞烬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11
民 族: 汉族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中华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安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作家协会理事,陕西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自然团队终身教授,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客座教授,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
1979年起于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600万字,出版著作20多部,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等全国性奖项及省市奖60多次,作品被数十种选集收入。文学创作涉及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领域,注重将思想蕴涵、文化品位同精当优美的文学形式相结合。研究领域涉及创造学——提出了“创造哲学”体系,和中华龙凤学——提出了龙凤起源的“模糊集合——多元容合说”;对龙凤的神性与民族文化心理、龙凤的精神内涵、龙凤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等问题有创建性阐述。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创建、主编了世界上第一个以龙凤文化为内容的原创性中文站点“中华龙凤文化(http://www.cdragon.com.cn)”网站。
庞进的龙凤文化研究成果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创建性和普及性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目前在该领域处于领军地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环球华报、华人报及新华网、新浪网、国际在线等数百家传媒曾上千次予以报道和介绍,50余次出席或参与主持全国性及国际性的相关研讨会、论坛,作主题演讲。其观点多为海内外学者引用,文章有数百篇被转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读到庞进的系列著作后,于2005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约见了庞进,并欣然为庞进题词:“研究龙凤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近年来,相继应邀赴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南、湖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为大专院校师生、文化界、企业界人士做相关讲演报告数十场,受到普遍欢迎。
生平业绩收入100余种辞书。
地址:710002 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箱: pangjin@xawb.
冷梦 (1955.09~),女,原名李淑珍,生于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1级作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专业作家,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创作人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荣获陕西省“三五人才”,享受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当过工人、知青带队干部、教师、公司经理秘书、杂志报纸记者/编辑、艺术美学研究人员、警官等.
198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文学剧本、美学论文论著共计400余万字.其作品荣获首届全国鲁迅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陕西省第5届文学奖,西安首届女作家奖,首届“先锋杯”保持000员、先进性教育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大赛唯一最高奖——特等奖,及美学理论研究论文、论著奖等.2003年参加由000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作家协会组织的陕西作家赴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采风活动时,深入陕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采访,以亲身感受写了报告文学作品《高西沟纪事》;2005年10月,00016届5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感召下,她又重返高西沟和当地农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成了2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该作品从历史到现实全景式地展示了陕西省榆林市高渠乡高西沟村几代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水土严重流失、自然环境极其恶化的陕北黄土高原,治愈了土地的创伤,以农民的智慧和农民对土地的深切了解以及对土地的深情,他国艰辛探索走出了1条有别于大寨、华西村、大邱庄等这些著名村庄的独特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写出了1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展示了高西沟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昭示了中国贫困山区如何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走出1条农业快速发展的道路,被誉为“谱写了1曲绿色农业革命的乐章”.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生,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八十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应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家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作品《安塞腰鼓》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作为课文。
目前《安塞腰鼓》已成为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17课的课文。
该文章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写出了安塞腰鼓宏伟的气势,铿锵的节奏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
主要作品
《黄土情》、《刘成章散文选》、《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集》、《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获奖情况
《转九曲》获首届《散文》评奖一等奖,
《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获首届《散文选刊》评奖优秀作品奖,
《山峁》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
《朱脂赋》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散文征文优秀作品奖,
《奇崛的一群》获《中国作家》力象杯优秀散文奖,
《穷山恶石间的生命》获韩愈杯散文大赛二等奖,
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散文集》获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陕西作家刘成章散文作品频频入选语文课本
李天芳 女,1941年8月生于西安。现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陕西妇女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师大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李天芳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学月刊编辑。从1964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散文处女作以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出版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随笔、报告文学等多种,近3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月亮的环形山》(1998年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获首届“双五”文学最佳作品奖。小说散文集《秘密》(1989年教育出版社出版),参加1990年德国国际书展,被德国图书馆收藏,并被《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中短篇小说集《爱的未知数》(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发行,颇受好评。主要散文集有《种一片太阳》、《延安散记》、《山连着山》、《南飞雁》、《李天芳近作选》、《李天芳散文选》等多部,在全国各地获奖20余种。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被作为全国统编大、中、小学教材长期采用。
文坛宿将冰心老人称赞她的作品“健康清新,对青少年极为有益”。
李佩芝
河北保定人。民革成员。197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西安煤矿机械厂子弟学校教师,陕西省人民出版社编辑,太白文艺出版社作品室主任,副编审。陕西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今晚入梦》、《别是滋味》、《失落的仙邸》、《南方·北方》、《家的感觉》等。
高建群,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祖籍陕西临潼。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该书并在台湾地区以繁体字竖排版分别重版。另外长篇小说《愁容骑士》在台湾再版。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高红十 笔 名: 高原、秦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1/11/7
民 族: 汉族
湖北宜昌人。000党员。1969年1月赴陕西省延长县里家堡公社插队,1972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读书,1975年大学毕业赴延安市南泥湾公社插队,1979年到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任编辑,编辑诗集及大型文学期刊《绿原》。1982年上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现改名鲁迅文学院)第七期编辑班学习。1985年调至北京《中国法制报》(后改名《法制日报》)任编辑、记者。后担任周末部主任,高级编辑。1986年至1988年上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获庄重文奖学金。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中直工委委员。1991年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1996年参加第五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2001年参加第六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中篇小说集《哥哥你不成材》(作家出版社1993年),散文《我的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后再版)、《月亮走,我也走》(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风景》(珠海出版社1995年)、《无话可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7岁我去插队》(浙江少儿出版社1999年)、《乡情,你是我永远的珍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无缘浪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报告文学《只缘妖雾又重来——来自云南省禁毒一线的报告》(农村读物出版社1993年)、《冷血》(群众出版社1998年)、《上海刑警记事》(群众出版社2001年),长诗《理想之歌》(合作)等
红柯,原名杨宏科。1962年6月出生。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人,毕业于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历任陕西宝鸡师院宣传部院刊编辑,新疆伊犁州技工学校讲师,后曾任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远走新疆,生活10年。1997年曾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座谈会。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随中国笔会代表团访问日本,2001年参加全国作代会。2003年12月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宜振,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1966年中学毕业,1968年回乡劳动。1970年在陕西黄龙县当教师。后又任公社党委文书、县委宣传部干事、《少年月刊》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76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出版有《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世纪校园抒情诗》等著作二十余部,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冰心图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文学和图书大奖。《21世纪校园朗诵诗》一书,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联合向社会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40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另有三篇作品入选香港中小学语文正式教材。1978年调《陕西少年》杂志社当编辑,现任该刊(已改名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冯积岐
陕西西安人。000党员。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4年后历任岐山县北郭乡广播站通讯员、站长,《中外纪实文学》杂志编辑、编辑室主任,《延河》杂志小说编辑室主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省作协搞专业创作。著有散文集《将人生诉说给自己听》、《人的证明》、《没有留住的》,小说集《小说三十篇》、《我的农民父亲和母亲》,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大树底下》、《敲门》等5部。《跌跌爬爬三十年》获1989年陕西省银河纪实文学一等奖,《我的农民父亲和母亲》获1995年陕西省双五文学小说集奖,《人的证明》获陕西省第七届双五散文集奖,《沉默的季节》获九头鸟长篇小说奖。
杨争光,陕西乾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深圳市文联专业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2007年,杨争光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影视编导方向导师。
王观胜 陕西三原人。1967年毕业于陕西三原县南郊中学。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505部队战士,三原县文化馆职工,三原县工人俱乐部干部,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副编审。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肖云儒 笔 名: 欧阳秋云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0
民 族: 汉族
000党员。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1940年生于江西,祖籍四川广安。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陕西日报社文艺部记者,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研究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评论家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评论集及散文集《民族文化结构论》、《八十年代文艺论》、《独得之美》、《独步岚楼》、《撩开人生的帷幕》、《黑色浮沉》、《美》,以及280万字的西部文化研究专著《对视》书系五卷。专著《中国西部文学论》获中国第四届图书奖、1992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主编)、《国格赋》(电视片总撰稿)获1993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艺术片撰稿《黄土·红土·绿色的歌》和《长青的五月》(4集)获1992年广电部星光奖。并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费秉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9
民 族: 汉族
陕西蓝田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编辑,西北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西安市文史馆馆员。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舞蹈与社会生活》、《中国神秘文化》、《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飞盘奇门遁甲》、《易学万年历》、《白话易林》、《方术异闻实录》,评论《黄庭坚诗艺发微》、《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等。专著《贾平凹论》获中国第三届当代文学研究成果表彰奖、《中国舞蹈奇观》获陕西省首届艺术科学研究成果优秀专著奖。
方英文 方英文,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镇安人,1958年出生,1983毕业于西北大学。发表各类作品400余万字。平民思想、人道情怀。风格博雅温情,幽默俊逸;语言简朴奇崛,文脉摇曳多姿,拥有众多读者。
出版有《方英文小说精选》、《方英文散文精选》、《种瓜得豆》、《燕雀云泥》,以及长篇小说《落红》(即台湾版《冬离骚》)等。《后花园》是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文余喜书,风格温润,天然清丽。现定居西安,供职报界,为陕西日报编审,著有《后花园》。
齐延琨,祖籍河南,自幼生长在陕西。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工程师。曾在延安、宝鸡、西安等地的工厂、研究所、地方党委、政府、报社任职并从事过多种工作。
1981年起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圣殿》《方圆》《四十三朵花环》《青果》;中篇小说《太阳雨》;诗歌集《爱情诗100首》《你是我的蝴蝶梦》等。
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新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现供职于西安市政府某部门。
白芳芳,女,现居西安,09年8月底前为中国电信员工,现辞职任报社记者编辑。
2007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多次获奖。两年来,作品被录入《中国网络诗歌年鉴2008》、《中国黄帝陵文卷—诗歌卷》、《优秀华语诗人一百家》、《彝良文学_2009冬季诗歌专号》、《星星诗刊》、《诗选刊》、《西安晚报》、《华商报》、《杭州日报》、《消费日报》、《朦胧诗》、《艺术长安》、《明天诗刊》、《西部报导》、《西安商报》、《西部开发》、《西安诗词界》、《延河》、《西部探索》、《陕西地矿新闻报》、《西安电信报》、《绿圃》、《社区文化》、《长安文苑》、《二曲诗苑》、《涅槃。重生》等报刊杂志。
赵山学,笔名山子等,军旅作家、诗人。20世纪70年代初生于河南开封。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春创办桐花文学社,18岁加入中国作协河南分会青年诗歌学会。1992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副科长、宣传科长等职,现供职于解放军驻陕某部政治部,曾5次荣立三等功。业余坚持文艺创作,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楹联学会理事、宝鸡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受聘为多家报刊特约记者或特约撰稿人。至今已在《人民日报》、中央电台、《解放军报》、《法制日报》、《诗刊》、《延河》、《西北军事文学》、《人民军队》报、《羊城晚报》、《海峡导报》等百余家报刊电台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作品及创作成就入选40多种集子或典辑,先后30余次获奖。著有诗集《雪落无声》、专著《赵彪带兵法》(与人合著),主创《士官的旗帜》等6部电视专题片。
崔彦(笔名翠雁)1971年出生,西安市人.陕西省师范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曾主编《炎帝百谜》、《雍正百谜》、《乾隆百谜》、《陕西名吃大全》、《陕西民间艺术大全》、《陕西地名趣话》,<关中旧民谣>等十四本历史人物研究、旅游文化、陕西风土民情丛书。著有诗集《百姓情话》,《梧桐花儿开》2006版/2007版见于省、市、国家级报刊的文作多篇.其中散文《春思》获中国散文学会“第二届新视野散文杯”一等奖/诗歌《南方与北方的对话》荣获“首届中华魂正文大赛”二等奖.第二届黄土情西部诗歌征文大赛最佳优秀奖、《何当共剪西窗烛》荣获三秦都市报“华翼杯情书大赛”二等奖/《忧伤与呼唤》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论坛三等奖、《雨水情怀》获“第四界珠江国际诗歌节最佳创作奖”、《为故乡而歌》获长安区改革开放三等奖、《难忘的临潼》获建国60年印象临潼征文二等奖、《春之声—绿色畅想曲》荣获“古风杯散文大赛”优秀奖、被收录在华夏优秀散文作家名录中.其他散文作品收录在散文集《十个人的背影》中.长篇小说《长相思》.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