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草不够吃
有个庄稼人,牛草不够吃,就问史阙疑。
史阙疑:“牛草不够吃,再买一头牛。”
庄稼人:“史老先生光开玩笑,一头牛,草都不够吃,怎么敢再买一头?”
史阙疑:“不信,你试试看!”
那人想了几天,终于省开了。觉得老先生的话有道理。他真的再买了一头大牛。这年里,他上山割白草,下滩绿江草,苦苦熬了一年。好圈粪一个劲地往地里拉。第二年,麦子大丰收,一麦二草,麦草收得更多了。
晒麦那天,那个庄稼人特地请史阙疑吃油糕。史老先生指着那人刚搭成的、又高又大的“盖碗”麦草秸子,打趣地问“老弟,牛草够吃不?”那位庄稼人正端来一磔撒着白沙溏的热油糕走过来。一听,乐融融地答道:“麦子两年吃不了,牛草两年足够吃。老先生,还是先吃油糕吧,恰热!”这正是:
牛出力来牛吃草。
韩城人晒麦吃油糕。
给渔村唱戏
韩城城内九郎庙神会,给神写了两台大戏。渔村的村民听说这事,也想给他们村写台戏。可是因粮食欠收群众出不起钱。会长就对史阙疑说:“老先生,你给咱想个办法吧。”史老先生痛快地答应了。
山西省一个剧团来韩城演出,在离城十里的小曲沟岸边,有一群人赶来迎接他们。最前面抬的是“圣旨楼。”剧团人一眼就望见:黄缎子圣旨上绣着涡文,于是一个个跪下来接旨。谁也认不得圣旨上写的满文是什么,但圣上的旨意,谁敢违背?剧团人就跟着圣旨楼,一直到了渔村。村民早已准备停当,当晚就唱了戏。
戏开了,史老先生拄着拐儿站在后面看。乡党们见了,硬把他拉到前面的椅子,看老先生边看边吟出:
“远望红红绿绿,唉,不知什么东西;近看男男女女,噢,原是这份情由。”
旁边的人都赞叹地说道:“好啊,这是幅好对联。把它写在戏台两边吧。”史老先生笑着回答道:“还写什么对联,咱村这戏可是‘借着爷爷化布施’哩!”
怎么是“借着爷爷化布施”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渔村村民想看戏,史阙疑就想了奇法子,他领了几个人到庙后村,从状元王杰家里借来了圣旨楼,乘山西剧团没到城里之机,抬着圣旨楼到十里以外去接风,使渔村人没花钱也看了戏。这怎么不是“借着圣旨爷爷化来的布施”呢?
渔村人无不称赞史阙疑人老成精办法稠。可老先生却亲自下县向九郎庙社家赔不是。并诉说村民之苦。社家看在老先生面上,况且事情也木已成舟,就园园地装了个人情算了。
但这事却给渔村人留下了“子日”,临村人常说:“渔村人,爱搞鬼,舍不得银钱舍得腿。”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