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苏原 2009年第12期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沉默的第35军
1949年4月22日夜晚,家在浦口的华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从黄昏开始,驻扎在铺口北边常家营的解放军就发起了进攻。华庭原以为这仗怎么也得打个几天,因为守卫浦口的国民党军身后便是长江,而一江之隔的对岸,便是南京城了。但华庭没有想到守卫浦口的国民党这个团如此不堪一击,更没想到,江对岸拱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城的国民党军早已经撤退。攻打浦口的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便渡过长江,一路上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冲进了南京城,于4月23日凌晨占领了总统府。
华庭记忆里的渡江战役就这么结束了。他没有看到后世电影里所极力渲染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场景。望着眼前滔滔的江水和解放军沾满硝烟的身影,华庭牵挂的是在南京城里读书的弟弟华清的安危。
在华庭挂念弟弟的时候,千帆竞渡的壮观情景,正在数百里长江江面上展开。在整个渡江战役中,仅粟裕直接指挥的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中的东突击集团,就拥有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下属的第20、第26、第34、第35军和第10兵团下属的第23、第28、第29、第31军以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35万。华庭所看到的攻打浦口的解放军便是第35军下属的第104师312团3营。
与兄弟部队相比,解放军第35军是地地道道的新军。1948年初夏,原国民党西北军第五路军奉调济南,归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帐下。不久,第五路军扩编成96军,由第五路军军长吴化文任军长。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后,吴化文于9月19日率部起义,同年10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担任军长。在解放战争中,许多解放军部队因立下奇功而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如“临汾旅”、“塔山英雄团”等。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结束,而攻占总统府立下首功的第35军第104师312团3营却在历史上默默无闻,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仅仅因为他们是一支起义部队?不得而知。
孤家寡人李宗仁
原以为将面临一场激战,结果收获的却是一座空城。解放军在兴奋之余,或许还会有点失落。其实,在年初蒋介石宣布下野,由与其貌合神离的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之职时,南京又何尝不是一座空城呢?或许,蒋介石本就有意让桀骜不驯的桂系军阀在解放军兵临城下时唱一出《空城计》。
1948年12月25日,桂系首脑之一、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利用国民党政权极为不利的形势,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参议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1月21日,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在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威逼下被迫下野。当日,蒋介石便带着儿子及少数随从离开南京回老家奉化,将烂摊子扔给了李宗仁。
李宗仁代总统的宝座尚未坐热便发现了自己的尴尬:支撑国民党统治运行的军权、财权、特务、党务等依然牢牢掌控在老蒋的手中,自己名为代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美国政府和司徒雷登虽表示支持自己,却口惠实不至。上任没几天,先总理孙中山的公子、现任行政院长的孙科便给了自己难看。孙科以南京不稳为由,于2月5日擅自将行政院迁往广州,并表示反对与中共谈判,号召继续与中共进行战争,企图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经营华南。在孙科的带动下,南京的党政机关人心思动,纷纷南迁。等到李宗仁明白过来时,国民党中央党部已仅剩十余人,立法院80%的立法委员都逃离了南京。人员的大量南迁令李宗仁政府几乎无法运作。
更让李宗仁无法容忍的是,身负守卫江南国土重任的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不忙于防务,反而在蒋介石的密令下,忙于将国民党中央银行储存在南京和上海的黄金及现金秘密运往台北。同时被运往台湾的还有2972箱文物。这批文物最初来自北平故宫博物院,1947年由重庆运回南京,数目惊人。因战事的缘故,国民党只来得及向台湾运去了这2972箱文物。新中国成立后,遗留在南京的一万多箱文物被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国民党则在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开对外展出从大陆抢运出来的文物。这其中最著名的“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司母戊大方鼎”等均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孤家寡人的李宗仁再遭重创:中共所提和谈条件不仅被蒋介石拒绝,连白崇禧也难以接受。李宗仁只能命令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于是,在和谈破裂的次日,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便饮马长江,发起了渡江战役。李宗仁先退广州,再退南宁,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直至11月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被林彪的四野大军歼灭,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他才不得不以就医为名,于11月20日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此后在美国度过了16年流亡生涯。1965年7月,李宗仁最终冲破重重险阻,偕妻回到祖国大陆,算是叶落归根了。
曲终人散日暮途穷
南京城陷,国民党却并没有曲终人散,其残余势力又汇聚广州。1949年7月16日,蒋介石赶到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决定成立挽救残局的最高决策机关——中央非常委员会,非常委员会代行中政会(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职权,凡重大决策先由非常委员会决定,然后交政府执行。
可惜,中共丝毫不给蒋介石喘息之机。1949年10月14日,昔日“黄埔三杰”之一、蒋介石的得意弟子和救命恩人陈赓,指挥解放军二野第4兵团协同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解放广州。10月21日,在将昔日的校长赶走之后,陈赓进驻广州。
多多少少带有些父亲血性的孙科曾立誓在华南与中共周旋,但蒋介石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6月3日,担任行政院长不满一年的孙科被曾经的“山西王”阎锡山取代。“阎内阁”遂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届内阁。
1949年,阁锡山66岁,本望六六大顺的阎锡山却始终疲于奔命:3月底,他被自己的同乡和学生徐向前赶出太原;南京失陷后又惶惶逃往广州;10月11日,在广州解放前夕,阎锡山又带着他的内阁迁逃重庆。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阎锡山只得跟随老蒋逃往邻近的成都。12月8日,人民解放军迫近成都,阎锡山又最终飞往台湾。阎锡山的狼狈不仅仅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折射出的正是国民党在1949年末的日暮途穷。
1931年5月,毛泽东曾以他一贯的浪漫与豪迈气势写下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其时,毛泽东和朱德指挥1万多中央红军打败了何应钦指挥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以“横扫千军如卷席”来形容胜利。而1949年末解放军发动的西南战役,其气势远比当年中央红军恢宏得多。
1949年11月1日,二野在刘邓指挥下,在南起贵州天柱、北至湖北巴东约500公里地段上,对国民党军实施多路攻击。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和第10军于15日、21日先后占领贵阳、遵义,拦腰切断了国民党军西南防线。同时,四野和二野各一部向国民党军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发起钳形合击,歼其第14兵团全部,其第20兵团渡乌江西逃。此时坐镇重庆的蒋介石察觉解放军迂回重庆、成都的意图,急令胡宗南集团南撤入川。
基于这种情况,第5兵团主力和第10军迅速向泸州、宜宾前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和第47军等部强渡乌江,进至南川地区,围歼国民党军第15、第20兵团。11月28日,第3兵团主力和第47军将国民党军第20、第15兵团3万余人歼灭,并乘胜在重庆外围歼灭前来增援之国民党军第1军一部。29日,蒋介石逃往成都,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
12月7日,阎锡山主持行政院在成都召开会议,决定将“政府机关”迁往台北。从此,国民党势力退出了中国大陆历史舞台。
两日后,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国民党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所部分别通电起义。
10日,蒋介石黯然告别大陆逃往台湾。
11日,二野第3、第5兵团分别由川东、川南西进,至20日完全切断了川境国民党军的退路。
一野第18兵团(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贺龙、周士第的率领下,于27日进抵江油、绵阳、巴中一线,与二野第3、第5兵团在成都及其周边合围胡宗南部数十万人。
同日,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望
1964年11月,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逝世之后,一首他写于两年之前的诗《望大陆》公开发表: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望。
天苍苍,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国殇。
1949年末,有同样感伤情绪的,还有蒋夼石的夫人宋美龄。
1948年11月29日,宋美龄临危受命出使美国,希望能争取到美国的援助,挽救危局。但此次出使可谓其政治生涯中最糟糕的一次外交活动:宋美龄不仅分文未得,反而备遭杜鲁门政府的羞辱。等到再次回国时,宋美龄却猛然发现,故国已不在了。在她逗留美国期间,故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兵败大陆、国民政府蜗居台湾……国民党的溃败对宋美龄是苛刻的,她竟然连向家乡海南、上海,向夫君的故乡溪口告别的时间都没有。1950年1月13日,宋美龄从美国飞回时,大陆已无降落之地,只得停在台湾台北松山机场。其内心的悲哀和失落,岂是文字可以形容。
台湾,是她与蒋介石新的家。这个家,他们早已筹谋。
台湾是1945年10月25日正式回归祖国的。在台湾光复一周年之际的1946年10月21日,蒋介石夫妇曾应台湾省各界人士之邀飞临台湾。回到南京,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巡视台湾之收获,较之巡视东北之收获犹大,得知全国民心之所向。”
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蒋介石决定撤往台湾,台湾之行时留下的美好印象是重要原因之一。台湾孤处近海,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工业基础较之于大陆先进,便于生存和发展。
此次台湾之行是宋美龄第一次到台湾,当她第二次到海岛,已是斗转星移,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已被赶出大陆,躲到台湾偏安。
跟随国民党退居台湾的还有200多万大陆同胞,其中就有当时尚为青年学生的华庭的弟弟华清。
但台湾并非蒋介石的首选。1949年下野之后,面对解放军的破竹之势,他优先考虑迁居日本,其次才是台湾。
1949年4月16日上午,蒋介石在溪口召见国民政府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吩咐他抓紧办两件事:一是招聘日本军事教官;二是代蒋在日本找一处住宅。
返回日本后,朱世明先在东京找到了冈村宁次,谈好了聘请日本战犯担任国民党军队军事教官的问题。随后,他派驻日参事宋越伦等几名助手,分头到东京市郊找房。经过几天的寻访,终于在箱根为蒋介石找到了一处豪宅。
此处豪宅是日本皇族闲院恭亲王的故邸,有大小房屋20余间,包括会客室、花园、荷花池、健身房,价格约1.5万美元。朱世明遂电告蒋介石,蒋介石回电表示同意购买。朱世明马上派人向房东交了预订签。
不料,此事走漏了消息,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几家大报均做了报道。蒋介石得知此事曝光,大骂朱世明损害了他的形象。朱世明后来躲到日本叶山隐居,仍被国民党特务刺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蒋介石才得以在台湾苟延残喘,打消了定居日本的念头。
50多年之后,蒋介石昔日心腹周宏涛在台湾道出这一内幕,人们也由此了解了蒋介石当年惶恐不可终日的心态。
蒋介石和国民党兵败大陆,成就了毛泽东和共产党,也成就了新中国。与此同时。也给无数的家庭造成了分离的痛苦。这种骨肉离别之痛,可与于右任们的思乡之痛相比拟。
父亲华庭弥留之际已不能语,但守在病榻旁的我,知道父亲依然惦记着远在海峡彼岸的华清叔叔。几年之后,我才得知,华清叔叔也已在同样的思念中离去……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