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太太,是接生婆,哪儿都知道她收生好,只要孩子不好生,就来找她,她准能叫孩子顺顺当当地生下来。
儿子常劝她:“您那么大岁数了,还管那些事干啥?好好享两天福,多好!”老太太说:“不管还行?这是积德修好。”
有这么一天,三更半夜时,就听外边有小轿车子响,这老太太就对她儿子说:“你听,啥响呢?”这句话刚说完,就听外边有人叫。老太太扒着窗缝儿往外一瞧,是有人儿,就应了声,又对她儿子说:“你快让他们两位进来,暖和暖和。”
这俩人进来就说:“我们接大娘来了,我们家那儿媳妇,三天了,还没生下来呢。您修修好,救救命吧!”儿子说:“妈,您别去了,三更半夜的。”老太太说:“不,得去,三更半夜的来,才是急呢!”老太太又对那俩人说:“你们先等等,我得带点要用的东西。”
不管咋说,这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不放心,就偷着上外边瞧马车去了。冷不丁子一瞧,那马咋有点不像呀?车也有点不像,不是眼迷了?他揉了揉眼,细细微微地一瞧,又是马车。不过,心里还是犯疑,他就更不愿意他妈去了。从外边一进来就又说:“妈,您还是别去了。等明儿白天再去。”“得去,这是修好。你们睡你们的觉吧,一会儿我就回来。”老太太坐上车,小轿车子跟飞的一样就没了。
老太太一走,儿子、闺女们哭了起来。儿子一边哭一边念叨:“完了,这回妈回不来了,指不定让啥东西给接走了呢。”
再说这老太太,马车把她拉到一片坟地前就站住了。这两个人说:“大娘,您闭一下眼。”老太太一闭眼,就觉着一溜风过去了似的。那俩人又说:“你睁开眼吧。”
老太太睁开眼一瞧,里边青堂瓦舍的,灯笼火把的,照得通亮。他们走到大门跟前,一拍门,门开了,出来好些人接着,一连声地问:“冷不冷呀?累不累呀?快进屋来。”到了屋里,这家的老太太就说:“快,快给做饭。”说话之间,七个碟子、八个碗子就端上来。
收生婆老太太赶紧说:“不吃,不吃,为啥来的就干啥。你家儿媳妇在哪儿呢?”这家的人就说:“在西屋。”
老太太走到西屋一瞧,可不是,炕上躺着呢,旁边围着好几个收生婆子,都急得不得了。那媳妇还一个劲地挣命。她婆婆说:“别挣了,忍着点,大娘给你接来了。”这媳妇一听这话,就不大挣命了,只是那么哼哼味味的了。
老太太说:“别着急,不要紧的,一会儿就得。”她坐在旁边,接出一个,一瞧就问:“这孩子咋尖嘴呀?还有尾巴?”这家的人赶紧说:“不怕的。”说话之间又接出了三个,总共是四个,四个小孩儿一样,小尾巴一甩一甩的。
这媳妇生完就坐了起来,说:“可谢谢您了,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呀!这辈子也忘不了您的好处。妈,您快把好吃的端来,我要眼看着恩人吃。”大伙一听,赶紧端来了一盘子吃食,说:“您吃点吧,来半宿了,不吃饭还行。”老太太说啥也不吃。小孩儿的爸爸直给跪着,还是不吃。
老太太哪敢吃呀,心里说;“我都不知道你们是啥。”就说:“我说不吃就不吃,不早了,孩子大人都挺好的,好好养着吧,我该走了。”
这家的人说:“别走了,住几夭吧;您这样走,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呀!”老太太说:“没啥。”这家人又说:“您实在要走呀,那就给您点东西吧。”老太太一瞧不要不行呀,就接了过来。
坐车的时候,老太太偷着扯开小口袋,伸手一摸,是豆儿。就抓一把。扬了,抓一把,扬了,一路走一路扬,全给扬没了。正走着走着,鸡“呢握”地叫了,轿车子“啪哒”一声撂在了地上。老太太一瞧,人没了,马是个白免子,一蹦一蹦地也跑了,自个儿坐在一个铺了好些烂纸的粪箕子里。吓得老太太赶紧往家那边跑,迎面正碰上儿子。
儿子一看见妈就说:“您来了,我怕您出事,就上这边望望。”
到了家,儿子又问:“您咋回来的?”老太太咋来咋去一学舌。儿子又说:“您那豆在哪儿呢,我瞧瞧。”老太太说:“谁敢要他们东西,都让我一把一把的给扔了,你瞧这口袋还在这儿。”“口袋您咋没扔呢?”“哪顾得。”儿子接过口袋一瞧,里面还有一二粒,哪是黄豆呀,是金豆!忙说:“我的妈呀,您都扔哪儿了?”
老太太说:“我就一边走,一边扔了,你再找找去。”儿子从那破粪箕那儿开始拣一直拣到一片坟地那儿就没有了。他心里说:“我的妈,这不是我们张家的坟地吗?爱咋着咋着吧,这些金豆足够我们全家足吃足喝一辈子了。”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