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了武则天的乾陵卜址“奶头山”的传说,不少博友来了兴趣,问我乾陵在风水上影响以及与大唐国运的关系,我这里就继续说说中国古代这位第一女人与目前陕西境内惟一座、据说未被盗过的帝王陵。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记载,公元684年,“山陵(乾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2月病死于东都洛阳,时年56岁。李治22岁那年当了皇帝,在位长达35年。
如果真如民间所言即位不久就择定了梁山这块风水宝地,那也不会在死后由武则天来匆匆建陵,所以此陵址应为武则天挑选的。据记载,负责这项工程的“山陵史”是吏部尚书韦待价,为了赶工期,前后共动用了20余万劳力,昼天白夜干,300天后完成了主体工程。
李治初继位是颇有一番雄心的,但他后来患了头晕症,“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只好让聪明能干的武则天助理各项事务,权力欲极强的武则天借机控制朝政,形成朝中“二圣”局面。
五代时官修的《旧唐书》记载,李治临终前留下遗嘱,“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说了这话的当天夜里就死了,为了节省开支,遗诏就葬在东都洛阳附近,“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
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5月,武则天命睿宗李旦护李治梓棺回长安。同年8月葬入赶出来的乾陵内,并以铁水将地宫封死。之后,武则天又花费巨资,进行了2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增添了大量的附属建筑。
武则天为何要把李治运回葬长安?时称是为了还李治死后回到李渊、李世民身边的心愿,但这样的解释太简单了。李治死后,实际上有不少朝臣反对武则天此举,如时在朝廷中供职、受到武则天青睐的文人陈子昂就建议将李治葬于东都。
但武则天一意孤行,传说就是风水先生所谓的梁山风水利于女人的原因,这才将李治归葬在梁山上。但到底武则天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也已成了一道历史之谜。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正式有国号(“周”)、年号(先后有“光宅”、“永昌”、“神龙”等18个年号)的女皇帝。在这之前其实还有一位女皇,就是西汉时刘邦的皇后吕雉,但因为吕雉没有国号、年号,在位仅9年,所以史书编修时没有承认。
客观上讲,武则天当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妥,她很有作为,如重视人才,开创“科举”,就是她的一大政绩。可以说大唐的持续强盛、稳定,有这个女人的功劳。但武则天最大的问题是“乱”,这是为封建朝代所不能容忍的。
一是性乱,在这本书前面的章节提到了,这里不再多说。再是“乱”了大唐风水。
过去,风水先生认为她真正坏事的“乱”,是动了大唐的龙脉,坏在风水!除了上面说的择址在李世民的昭陵西侧,“风水位序”错乱外,还因为在李治入葬23年后,重启乾陵地宫一事。
根据封建帝王丧葬规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开启地宫归葬;而如果皇帝先死,则将地宫封死,以后别人再不得扰动,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只能在陵附近择址另建。
如清朝咸丰皇帝奕詝的皇后慈安、后来贵为大清老佛爷的慈禧,就是因为死于咸丰之后,未能归葬咸丰的定陵,而是择址另建。
公元684年8月,李治葬入后用铁水把地宫封死,就是这原因。可“位卑”的武则天要“乱”就乱到底,“乱”到要害上,偏偏要掘开“归陵”。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废了睿宗、自己的儿子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周”,定都洛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拥立李显复位,是为中宗。
当年11月,当了16年皇帝的武则天病死于洛阳,终年82岁(也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高寿皇帝之一)。她自知篡位罪过深重,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次年5月,由李显亲自护送梓棺回长安,三个月后与李治合葬乾陵。
对于武则天留下的“归陵”遗嘱,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当时就认为“以卑动尊”会动了龙气,伤及大唐国运,武则天的遗嘱不妥,建议李显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考虑,在乾陵附近择吉地为武则天另建陵寝。而且,乾陵地宫已用铁水封死,再强行打开,将会破坏乾陵。
但李显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还是命工匠掘开了通向乾陵地宫的埏道(墓道),满足了武则天“归陵”愿望。说来也怪,武则天这么一“归陵”,问题真出来了。虽然之后出现了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开元盛世”,但大唐的国运就此埋下了祸害,社会矛盾加深,风波不断。
大唐王朝自公元618年李渊受隋禅,至公元907年最后一位皇帝昭宣帝李柷禅于梁王朱全忠,共传20帝,历289年,包括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的16年时间。此后,中国历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大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帝王陵寝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国盗墓史上危害最大的一个盗贼温韬即出现在这个时期。当时民间即有议论,李家陵寝的龙脉受伤,导致大唐国运衰败,矛头首先指向武则天的乾陵。
上面提到,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位于李世民昭陵的西边,堪舆师认为昭陵系大唐龙脉中的龙首,位序上乾陵弄乱了风水;而让一个当过皇帝的女人骑在了大唐的“龙头”上,也不吉利;加之武则天遗嘱重新掘开乾陵地宫,再扰了一次龙脉,大唐国运就此被打了折。
除了乾陵影响了大唐国运外,后期陵寝屡遭破坏,也让李家的风水宝地泄了王气,加速了大唐的灭亡。《旧唐书》记载,在德宗李适主政的兴元元年,即公元784年,“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朱泚系凤翔陇右节度使,后反唐称帝,定国号“秦”,年号“应天”,其“暴犯陵寝”,据传是有意破坏李家的龙脉和王气。
再到后来,唐帝陵竟然成了时人盗掘致富的目标。《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昭宗李晔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发生“侵犯帝陵”事件;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简陵遭盗。简陵是李晔父亲懿宗李漼的陵寝,于公元874年2月葬入,仅仅28年,还是其孙子(李晔第七子)在位时就遭盗掘了。真是一派悲凉。最后,除了乾陵外,唐帝陵全让破坏了,风水尽泄。
真是乾陵坏了大唐国运?显然,如果这样认为是唯心的。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真有那么神么,让大唐国运受伤?如果说风水位序乱了,那李世民将他父亲、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选择在泾水之东(昭陵下首)又怎么解释?不是风水被破坏加速了大唐的衰败,而是大唐的衰败导致了帝陵遭盗,这才风水不好,根本原因是封建帝王和社会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实际上,风水又算何物?乾陵坏了大唐国运不过是附会之说!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