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祖显祖缘何迁出又迁回?
在永陵的历史上,有一段清朝其他任何陵寝都没有的特殊经历,那就是景显二祖及其皇后从永陵迁出34年后,又再度迁回了永陵。二祖为什么要迁出永陵?
满族一向有崇敬祖先的优良传统。天命七年(1622年)初,努尔哈赤攻取了辽阳以后,以辽阳城大且破旧,不易防守为由,废弃不用,另在辽阳城东五里的太子河畔营建新都,定位国都,命名“东京”。迁都东京后,为了祭祀方便,努尔哈赤在东京城北四里的杨鲁山营建了新的山陵,因邻近东京,故称东京陵。
山陵建成后,天命九年(1624)四月初一日,努尔哈赤派族弟前往褐图阿拉展拜祭祖陵,并将葬在那里的先祖,后妃们迁到了新建成的东京陵。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又敕封杨鲁山为“积庆山”,岁时以祭,长年不辍。
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这里葬着清王朝的六位祖先。
与沈阳市境内的昭陵、福陵统称为关外三陵。
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其实早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十六日,以议政大臣鳌拜为首的一些大臣上书顺治帝说:“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阳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飨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圈地亩应交户部拨补。”顺治帝福临认为整拜的这个建议不可行。他在奏章上批阅说:”东京二陵自大祖、太宗时择吉恭迁,安奉已久,展谒致祭,孝慕可申。今以地理之言,又议迁移,恐未合理。况本朝诞膺天眷,国运昌隆。移陵东京之后,肇基一统,垂裕万年。言平福地允惟至善。至于周围界内臣民坟墓安集已久,议令改迁,亦属未协。其另议以闻。”福临否定了鳌拜的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鳌拜等人又旧话重提,再次建议迁回二祖,他们的理由是“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东京二祖陵迁附兴京,于理为协。”。这次福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采纳了这个建议。于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日将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迁回兴京陵。随二祖一同迁走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鳌拜等人两次上书将二祖迁回永陵,提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永陵实乃第一福地。那究竟永陵的风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葬书》曰:“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齐,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龙祖为长白山,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之穴。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寅方天马星秀,禄马贵人方秀砂耸起。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更加神奇的是,“青龙,白虎,近案”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玄而又玄的是永陵后山有十二星峰中,中间三个星峰最高,此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嘉庆以后,清朝逐渐衰落;最后一个星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第十二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这一切,是纯粹的巧合,还是风水真的如此不可思议?传说中的神圣性与风水地势中的神秘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个绝妙的地形非人间风水师所能及,或许真的是一种天意。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