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前往曾国藩墓地以及故居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不是为了拜谒这位历史巨人,而是为了看风水。近年来,关于曾国藩的风水传说不胜枚举。
风水大热
3月20日,曾国藩的祭辰。过去,除了在长沙的曾氏后裔,很少有人会去曾国藩墓地祭祀。世代给曾国藩守墓的周新民说:“这里太偏僻了,实在不好走。”而曾国藩故居更是偏远:从长沙南站乘坐3个小时长途汽车到达双峰县城,坐中巴车再转两个小时的山路到达荷叶镇,接着还要花5块钱坐当地的摩的。除了单位组织的旅游,很少有人能够忍受这样的颠簸。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陌生的面孔还是不辞辛苦来到湖湘大地,在这位晚清重臣的故居以及墓地辗转,其中甚至很多人来自港台。
他们不是曾氏后人,也不是历史学者。他们对曾氏的历史功过并不在意,他们关心的只有“风水”。据说,当地有政府领导乐此不疲,讲解曾氏风水是接待上级和外商的“必修课”。
从长沙城出发,沿着湘江东岸一路向南,驱车约30分钟,经过一段颠簸的乡村小道,在一个隐蔽的入口处右拐。这里四面环山,山泉清流而下,低洼之处形成了一个水塘。水塘后面是一个破旧的寺庙,经过一段泥泞的小路,后面小山坡上一处石质建筑若隐若现———这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夫人的安息之所。
墓地正前的桐溪寺前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千年银杏和罗汉松,可惜的是,2000年前后,当地流传古银杏可治百病,于是许多村民都来这里剥树皮,一棵千年雄银杏寿终正寝。
村民说,原本还有一对石人,一文一武,寓意湘军是文官从军,而现在只有一个文官石像独自矗立。神道碑也断成数截,上面依稀可见李鸿章写的小楷碑文,一直被村民周新民在家中妥善保管。
周新民56岁,除了三亩地,就在镇上开摩的为生,周家为曾国藩数代守墓,到他已是第四代。
1872年3月20日,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两个月后,家人护着棺椁回到长沙,浅葬在金盆岭。两年后,欧阳夫人去世,曾国藩与夫人合葬于此。
按照旧时的风俗,曾家后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守墓,而周新民的曾祖则以下人的身份精心做事,很快就以自己的老实和勤快博得了曾家人的信任。
守制期满后,曾家就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周家。作为报酬,曾家把周围的20亩良田买下,还有周围的柴山、油茶林,一并奉送给周家。此外,还给他们修建了一栋10多间房子的砖木房。
周家自然是极尽守墓之责,周家当时规定,凡是五官不全的、放牧的、乞丐,以及家禽家畜都不允许进入墓地。56岁的周新民说:“我们是很尽心的,当时很多人来曾国藩的墓地来拜他,我们都要准备吃的喝的。尤其是到了祭祀或者清明,曾家人来的话,我们都要用牲畜等祭祀品在大路口迎接。我们周家想得很清楚,吃曾家的饭,就要把人家的事情做好。”
周新民除了提供免费的茶水,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墓地的护栏上,不厌其烦的向过客讲述他知道的风水故事。
传奇的风水故事
此前,民间演绎的曾国藩墓地的风水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
当年,曾国藩在坪塘训练乡勇时,结识了伏龙山桐溪寺的方丈“宝月法师”,两人十分投缘。有一天,曾国藩登上伏龙山,站在现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只见四周山脉于左、右、后成U状围住伏龙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说,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曾国藩便萌发了将伏龙山作为身后归葬之地的想法,但宝月方丈起初没有同意。后来,曾国藩一再恳求,宝月方丈便与曾国藩盟约,谁先殁谁就安葬于此。结果,曾国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这里了。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选择眼前的这块墓地和宝月方丈没有什么关系。据一些史料记载,曾氏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因积劳成疾,辞世前曾委托其弟曾国荃在家乡湘乡曾家祖坟周围为其踏勘墓地。结果曾家墓地中上好的位置已经用完,最后曾国荃向其兄出主意说,将父母的墓地再挪腾一下,可腾出一处来安葬其兄。但曾国藩坚决不同意,认为不可让父母灵魂受扰。最终他告诉其弟,自己早年办团练时曾在长沙郊外看上了一处地方,遗骨不用再运回湘乡,就安葬在长沙郊外坪塘。
在周新民嘴中,故事更加地传奇:
“文正公(注:指曾国藩)在世就准备选墓地了,当初他的好朋友、四川万县知县冯树堂懂风水,叫他葬在东台山,说那风水好。但文正公本人不肯,他说那边是‘天子之地’,是出天子的地方,他自己不敢去。所以说文正公神,后来那边盖起了东台书院,出了陈赓、谭政、黄公略,还有毛泽东。
“那文正公怎么选这里的呢?那是有一次,他兵败靖港(注:公元1854年3月),就在长沙四处散心,结果就跑到这里了,来到当时的寺里跟方丈聊天。他很喜欢这里,说死后就要葬在这里。为什么他墓的位置是在寺庙后面呢?是因为文正公在世时是打仗的,他是让佛家挡住外面的一些灾祸。”
周新民说:“我们不说曾家子孙那么有出息,你看,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生前风光无限,死后都被掘墓,而文正公就没有人动得了。”
“文革”时期,一些造反派将曾国藩的墓地作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他们将墓地上的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推倒并破坏,但坟冢用炸药也没炸开。
1989年冬天一个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夜晚,周新民老早就躺在热被窝里睡觉,快到后半夜的时候,“轰轰”的响声将他惊醒,村民们大喊:“快报警,有人盗墓!”现场一片狼藉,坟冢被炸了个大洞,一些陪葬之物四散,但曾国藩的棺椁安然无恙。
官方统计,发生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盗墓有8次,而周新民记录的则有30多次。据说,省文物部门曾对曾国藩的墓地内部构造进行过勘测,吃惊地发现,除了外部有些损耗,棺椁完整无缺。
周新民说:“还有民国呢?当年日本兵也没有进来,所以说文正公选的墓地风水好。”
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
那么,为什么在曾国藩身后会有如此多的风水传说呢?
《晚清出了个曾国藩》的作者赵焰对此评价说:“这样的传说,在很多大人物的家乡都有类似流传,极富民间文化的色彩。”
清史学者谭伯牛从史料中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他说:“曾国藩的幕僚团队中有个叫陈做梅的,酷爱研究风水,经常给别人看风水。”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幕僚,而他的言行很多时候是代表曾国藩的,这就容易给当时很多人造成误解,认为是曾国藩做的事情,而后世则更是以讹传讹。
谭伯牛说:“在当时,文人研究风水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曾本人懂什么风水或者迷信这个。”
赵焰说:“什么是迷信?迷信就是把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 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如今,关于曾国藩的史料主要遗落在台湾,剩余的都被湖南省图书馆保管。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海洋曾去查阅,也从未发现曾国藩跟什么“风水”有关联。他说:“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曾国藩看人那是有据可查的,不过也没那么玄乎,他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以及对方的谈吐做出判断,这个是事实,但那些风水故事都是民间的传说罢了,我也是双峰县人,什么‘金鸡啄白米’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其实曾国藩可研究的东西很多,但大家都愿意看他的风水故事,类似的作品也能取悦市场。”
在今天的出版市场,“曾国藩热”在继续,关于他的风水故事则是很火爆的话题,而这位晚清的历史巨人在后人眼中变得更加神秘。(摘自《都市文化报》王彬/文)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