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晋始,沔阳(今仙桃市)民间有一种乐器叫唢呐,是乡村农民最喜爱的乐器。勤劳朴实的村民,每逢婚丧嫁娶,喜庆节日,都离不开哪高亢、奋发的音乐。它能奏出贫穷的呐喊,富裕的欢欣。
乡里人吹唢呐,不象戏曲舞台上的唢呐吹法,不用金属哨子,只将燕麦杆剪成的一厘米长的“筒子”,拽扁后套在唢呐的金属口上,方能吹出很高的音调。它音域宽广,旋律粗犷,具有明快、强烈、奔放的独特风格。
唢呐吹奏者大都是乡村农民中的业余“吹手”,也有少数艺人。乡里人都称他们为“吹鼓手”、“吹先生”或“吹手”。他们的“吹艺”精湛,“服务”很少计报酬。哪家有事,只要花两包“红金龙”香烟,一顿便饭,他们便可神气十足地“吹”个大半天。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吹奏出不同的音调。如喜庆的场面,就能吹旋律热烈欢快、情趣优雅的《舞狮调》、《祝酒歌》、《庆丰收》等曲子。婚嫁迎亲场面,就吹奏《迎宾曲》、《双合莲》、《交杯酒》、《大花轿》、《纤夫的爱》。乡里老人去世,“吹鼓手”就吹奏低沉缠绵,饱含悲伤之情的《哀悼曲》、《小开门》、《想起往日苦》、《离别歌》、《别亦难》等。乡里人吹唢呐,不讲究严格意义上的章法,兴之所致,吹奏成曲。在襄河南岸一带,上至郑场,下至大福,有一首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打乐牌》独奏曲,无论老人小孩,还是青年男女都能哼出调来。
(责任编辑: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