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扬琴
时间:2023-01-30 21:18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是湖北地方小曲中音乐性较强、表现力丰富的一个曲种,流行于鄂西之建始、咸丰、利川、宣恩等地。
恩施扬琴相传是由扬琴艺人传入恩施的。该曲种属自娱自唱的雅乐形式,以高雅见称。无专业艺人,唱者多为“文人雅士”或“行商坐贾”,没有职业班社,不“闹堂子”,不坐茶馆,不公开聚众欣赏。多系亲朋好友相邀而唱,以琴会友,故有“曲唱五更鸡,非友不玩琴”之说。按曲情中之生、旦、净、丑、末、副诸色递相杂唱,不得少于三人。结尾处常以伴以众和之“彩腔”。扬琴的音乐分为板腔体曲牌、歌谣体曲牌、民间小调以及器乐曲牌四种类型。
恩施扬琴自外地传入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从语言、声韵、民俗、歌曲及戏剧中汲取营养,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曲种。
利川小曲:是流行于利川南坪、茶兴一带的小曲种。其突出的特点是说唱结合,旋律诙谐风趣。它的演唱多以“联曲”亦即“组曲”为主,伴以梆鼓、木鱼、跳板,配以二胡、三弦、笛子、唢呐或坐唱,或站唱,或走唱,辅以动作表情。
鄂西竹琴:在“渔鼓”这种古老的曲种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曲种,流行于鄂西之大部分县市。其伴奏乐器是“竹筒子”和“筒板”。混合演奏时,能模仿自然声响,烘托故事气氛。演唱时可坐可站可缓行。其曲目相对丰富,多以古老传说故事为主,涉及戏曲、历史、演义、案卷、民间故事、行孝及因果报应和鬼魂神道等题材,相对广泛。
三才板:流行于川鄂之交,道具是三块一尺左右长的竹板,多由七字句和十字句组成,上下句为多。近年来颇有发展,由一人表演到有七八人的乐队参加演出。单人三才板《山村女民兵》、双人三才板《巴曼子》都曾到北京参加全国汇演。
三棒鼓:又叫花鼓,利川的"柏阳大鼓",一人主唱,边唱边敲锣打鼓,并有抛棒、抛*、抛刀的动作二十多套。咸丰名艺人胡鹤龄有玩十二把刀的绝艺。有的地方还专门请一、二十人的帮鼓队,热闹非凡。
满堂音:约在容美土司时期,皮影从湖南传到鹤峰,当时唱的是荆河腔,由于田土王也通音律,加进了"座堂音乐",后人座唱时,就叫《满堂音》。1976年还参加了湖北省汇演。
建始丝弦:是用建始〈丝弦锣鼓〉伴奏的说唱曲种,表演气氛很浓,恩施创作的〈糊涂官断案〉曾获全省"百花书会"一等奖。
干龙船:一是肩扛小龙船,手提小锣自敲自唱,二是拐杖上安置龙船自唱,过去民间艺人走村串户,沿门乞讨的表演形式。
长阳南曲:又叫南曲或者丝弦,以长阳资丘为最,有200多年历史,传统曲目200多个,分南曲北调两类。词意文雅,曲调优美。
此外,还有"咸丰扬琴",与"恩施扬琴"大同小异。"花灯",一旦一丑的"二人转"。"围鼓",业余玩友,围鼓而坐,面议曲目,分角演唱。"九子鞭",又称"霸王鞭"、"打金钱杆儿",夜就是打"莲香",一般在年节挨家挨户说唱"朝贺"。更早的"善书"也应属与曲艺说唱范围。
(责任编辑:田高峰) |